在经历了三次失败的闯关之后,A股终于迎来了纳入MSCI指数的历史性时刻。
北京时间6月21日凌晨四点半,MSCI宣布将A股纳入其指数,以5%的纳入比例和222只成分股,将A股加入MSCI EM等主要指数,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为0.73%。
MSCI决定从先前提案的169只增加到222只,主要区别在于纳入了两地上市的公司所对应的大盘A股(其H股是当前MSCI中国指数的成分股)。
消息发布后,业内普遍认为,A股纳入MSCI指数是A股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从长期来看对股市的影响无疑是正面的,但短期而言,入摩对A股的实质影响有限,对A股并不会带来太多增量资金。更多而言,入摩的长期意义大于短期实质影响。
千亿增量资金难撼动A股
入摩能否“起火”?诸多机构对此表现出较为理性的态度。
根据决议,MSCI计划分两步实施这个A股的初始纳入计划,以缓冲沪股通和深股通当前尚存的每日额度限制。第一步预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时实施;第二步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数评审时实施。此外,据MSCI预计,将部分中国A股大盘股纳入之后,将初步带来大约170亿-180亿美元资金流入。
这一“缩小版”且时间有所滞后的入摩方案,令机构对A股纳入MSCI指数后受到的提振预期普遍较低。一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机构认为,第一批新增资金还需再等一年才会进入,且初始纳入的A股相对而言权重较低,难以带来大的波动。
广发证券陈杰分析称,“按5%纳入因子计算,预计新流入资金量约1000亿元,但考虑到如下实际因素, 短期内新流入的资金量可能会小于1000亿元。一个因素是目前互联互通机制下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已超过2000亿元,对A股感兴趣的境外基金已经买入了部分A股;另一个因素是跟踪MSCI指数的基金中包含了相当规模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主动型基金可以选择低配甚至不配A股。短期来说,新增1000亿元的规模对A股有一定正面影响,但难以成为决定性力量。”
更有机构人士直言,“相对于40万亿流通市值的A股,增量资金是杯水车薪,改变不了大方向。”
事实上,不少分析机构认为,即便全面纳入,对A股的增量资金或也较为有限。
美银美林预计,若全面纳入,中国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所占权重可能达到20%,这意味着资金总流入规模约为5700亿美元,约占A股市值的18%。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全面纳入用了6-9年时间,由于规模、开放程度和资本流动限制等因素,A股的全面纳入需要更长时间,假定是10年,那么每年潜在流入规模占A股市值的比例将为约1.8%,对A股有影响但不具决定性。
从被纳入MSCI指数的个股6月21日的行情表现来看,也显得不温不火。截至收盘,当日表现最佳的仍然是白马蓝筹股,板块涨幅前三的依次是家电、食品饮料以及汽车行业(申万一级),涨幅分别为2.9%、1.91%和1.03%。
被纳入标的今年平均上涨7%
不过,尽管A股纳入MSCI指数获得的增量资金较为有限,但从长期而言仍有不少机会值得挖掘。
按申万行业分类来看,纳入MSCI指数的A股标的中,金融板块市值和数量占比最高;此外,食品饮料数量不多,但由于贵州茅台等白酒股的影响使得市值占比仅次于金融板块。因此,金融和消费板块被业内认为是受A股入摩后影响最大的两个板块。
由于白马蓝筹股居多,这也使得被纳入MSCI指数的222只A股标的今年以来的股价走势远远好于大盘。据中金数据整理发现,今年初至6月20日,这些个股的平均涨幅达到6.9%,而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仅为1.17%。此外,上述个股年初至今的每日平均成交额为3.9亿元。
其中,年初至6月20日涨幅在50%以上的有9只;涨幅在40%以上的有17只;涨幅在30%以上的有36只。涨幅最高的前5只个股分别是海康威视(002415)、首创股份(600008)、天齐锂业(002466)、金隅股份(601992)和五粮液(000858),涨幅分别达到86.7%、76%、63.5%、55.2%及54.5%。
在6月21日当天,这222只个股的平均涨幅为1.01%,大华股份(002236)以9.96%的涨幅位居第一。
多位分析人士预计,A股纳入MSCI指数后,行业龙头股、高股息股和蓝筹股将明显受益,具有业绩稳定、估值较低等优势的个股将有望成为海外资金首选。
更多而言,纳入MSCI指数将引导A股市场投资理念向更为关注基本面转变,这也较符合目前中国监管层所指引的方向。
价值投资风格是否会延续?
那么,在这个时间节点,A股是否会因为入摩成功而继续延续价值投资风格?
有私募人士认为,由于前期巨大涨幅,上证50未来更多是调整而不是继续疯狂,但由于上证50过去相当强,要转势也需要点时间,在分化中渐渐构筑阶段性横盘震荡或阶段性高点的波动。
海富通总经理助理王智慧分析称,“今年上半年整个A股市场以上证50为主的价值股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近期上证50为主的价值股有一定回调的可能性。此外,中报预期中一些非上证50但业绩较好、此前关注度较低的周期股和成长股,在第三季度由于基本面较好,且上证50利好兑现,可能会有短暂的风格切换。”
不过,王智慧进一步表示,“但是基于全年的无风险收益率难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判断,我们认为即使切换,市场对盈利的确定性要求或难有实质性下降。金融体系去杠杆下半年可能仍会持续。此外,新增大量资金的可能性不大,大幅度转弯概率较低。”
(编辑:谭翊飞)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