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便面龙头企业之一的康师傅在“2017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上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TGP指标”将完成煎炸油从源头采购到生产整个过程的食品安全保障。这是为了适应人们吃得更健康而作出的改变。
根据《方便食品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方便面销量下滑6.75%,这是连续第4年出现衰退,加之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食品安全与食品消费升级的要求不断增强,人们逐步减少了对方便面的需求。无独有偶,在此宣示“健康”之前,康师傅也有一些尝试“轻资产”的举动,比如6月22日,康师傅拟将旗下5家饮料工厂出售给合作方伊莱福;6月30日,日本朝日出清了康师傅饮品的股份,康师傅方面以6.12亿美元接手,结束了13年的饮料合资历史。
根据康师傅公布的文件,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5家公司,将分别向伊莱福出售5家工厂的股权。被出售的5家生产销售企业包括江门顶津、南宁顶津、南昌顶津、成都顶津、昆明康饮。这五家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即饮茶、果汁饮料、碳酸饮料和瓶装水产品。交易完成后,伊莱福将成为这5家生产销售企业的唯一股东,持股比例均为100%。康师傅正尝试将部分生产业务外包出去,有意减少旗下的固定资产。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为了出售毛利润较低的瓶装业务,将财力、物力聚焦于品牌的建设和经营,提高公司的“敏捷性”。
坦率地说,这是茶饮料市场更加多元化的结果,康师傅是最早进入茶饮料市场的企业,早在上世纪末,茶饮料逐渐兴起,尽管不是无添加,也没有“无糖”版本的选择,但是作为抗衡可乐等碳酸饮料的竞争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对于茶文化兴盛的中国社会来说,茶饮料似乎显得更为“健康”。但是,随着近年来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段提高,尤其是中产阶层的口味悄悄起了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健康与无添加,有些人还强调选择“无糖”版本的茶饮料,就连可口可乐都适应形势地推出了“零度可乐”这样的选择以供偏好无糖的消费者选择。
综观于此,茶饮料市场不断分化,对于康师傅的挑战来说也越来越大,不仅是消费者需求发生了多元变化,要求更高,而且其他厂商的“挤压”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来自外国厂商尤其是日本茶饮料的不段供应,以大麦茶、乌龙茶见长,均有含糖和无糖的版本,且强调无添加,非茶粉调制;另一方面,许多其他厂商在改良茶饮料的口味、提升食品安全方面走在了前面,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各种显得较为高档的茶饮料,这不仅体现在包装上,也体现在口感方面,这类的产品包括小茗同学、茶兀(农夫山泉)、立顿果茶,等等。更有甚者,城市不断兴起了各种果茶店,为人熟知的代表有备受争议的“喜茶”,这些调制饮品也都强调天然与口感,这些店已成为商场里的标配。
以价格来看,像喜茶之类的饮品一杯在二三十元左右,而便利店里的各种茶饮料新品一瓶大约六七元左右。康师傅茶饮料几乎唯一的卖点仅限于了低价,仍是2.5元或是3元一瓶。但是,这样的低价却无法满足中产阶层越来越多的社会结构转变,我国各项针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均显示,扶持中产阶层、不断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势在必行,因此,康师傅的转型也势在必行。
无论是康师傅对于茶饮料业务的瘦身,还是对于方便面生产的健康宣示,都是在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也是传统行业对于新经济形势与社会变化的一种适应。与之类似的另一个故事在于体育产品行业,近年来部分国产品牌所受的转型煎熬与康师傅类似,比如李宁品牌,近年来就一直处于转型的探索之中。与茶饮料市场的变化很相似,国产运动品牌创立之初有着价格优势,而且人们可选择的运动品牌并不多,彼时的竞争者无论是耐克还是阿迪达斯,价格均高出国产品牌一个档位,但是,随着价格水平的趋同,以及越来越多设计更为先进、用料更好的国外品牌不断进入国内市场,人们选择余地更大,中产阶层对于运动服装的设计与美观更加重视,再加之除了传统的运动品牌,还有一些户外品牌也来“抢夺”市场。因此,国内运动品牌的竞争压力明显加大。
以上相同的行业故事说明,传统行业不能仅仅只靠低价与量大来维持生命,由于中产阶层的兴起与扩大,也由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段提高,人们对于口感、健康、美观、时尚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行业必须发生改变,不断革新,果断推陈出新才能得到生存空间。(编辑 张立伟)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