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方舟:布局“空天地海”卫星网络 期待市场放开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悦祺 ,藏瑾 深圳报道
2017-07-12 10:31

卫星通讯的高价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市场需求。

“相对国外同类卫星地面接收设备来说,我们在2011年技术攻关,实现了多频道多波段信号能兼容收发,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提高便捷性,技术在全世界领先。”华讯方舟集团总裁办副主任何国林近日告诉记者。

合照.jpg

何国林介绍,卫星通信产业链包含卫星技术-卫星设计制造-卫星发射-卫星运营-卫星地面站建设-卫星通信终端制造等环节。而华讯方舟集团业务重点在于,研究卫星信号上下行之间的带宽如何提高,建立平台,实现资源分配,打通产业链,降低卫星通信成本,同时也有一些后端的应用。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我国卫星通信目前还远落后于国际水平,资费水平超过美国100倍,卫星通信产业在国家力推下获得后发赶超红利,预计随着中星16/18号等新一代高频段大带宽通信卫星投入使用,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空天地海”蓝图

2007年,华讯方舟集团在深圳成立,致力于建立领先的全球移动宽带网络综合服务商。十年来,华讯方舟集团在卫星通信领域深度耕耘,已经形成了从半导体元器件到微波大系统、毫米波大系统以及太赫兹微电子系统的业务体系。先后在成都建立云计算基地、长春建立高铁通信基地、荆州建立微波生产基地。

据介绍,华讯方舟集团打造的Ku和Ka频段兼容的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系统市场占有率目前世界第一,日本川崎和韩国三星都是其竞争对手。并且与包括Eutelsat/Astrsa在内的全球五大卫星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而这些运营商占据世界90%以上的商用卫星通信资源。

未来,华讯方舟集团希望打造一个完整的卫星宽带通信网络平台,集卫星宽带资源、卫星通信服务提供商/运营商、卫星通信设备生产供应商和卫星通信集成商于一体。

天地一体.jpg

“华讯方舟集团计划发射三颗高轨道卫星和108颗遥感小卫星,可以实现0.5米范围、10分钟对地球整个扫描一遍。”华讯方舟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卫星通信的优势体现在能覆盖其他地面通信手段难以覆盖到的区域,如广阔的海洋、沙漠,支持在偏远地区和全球通信。同时,由于通信卫星离地面距离高,单科卫星的覆盖范围大,只需要三颗GEO卫星就可以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其覆盖范围内的各种终端均可通过卫星天线实现通信。

“华讯方舟集团主要的海外市场针对东南尼亚,例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岛屿的国家和地区,岛屿之间基本上不能实现有线通讯网络的覆盖,但卫星通讯可以实现岛屿之间的信息交互,这是很强烈的市场需求。”何国林说。

除了卫星通信平台和微波器件产品,华讯方舟集团还在开展太赫兹成像成谱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研发方向为太赫兹安检成像技术和太赫兹生物检测技术。

何国林介绍,目前太赫兹的主要应用产品是太赫兹安检仪,已经在福田地铁站、深圳机场11号门等场景投入使用,近期在新疆的部分酒店中成功推广安装。太赫兹安检仪能对所有人体携带的液体、物体等的成分进行定性检测,不仅能识别金属。

未来华讯方舟集团会把太赫兹技术应用到整个移动宽带网络中。实现高传输速率高可靠性安全性的新一代无线通讯网络。

资源和市场难题

华讯方舟集团把自己定位为“全球移动宽带网络综合服务商”,但实际上,因为国内民用和商用卫星市场尚未向民营企业开放,所以,华讯方舟集团的运营服务只能进入国外市场,相关的地面接收设备产品也销向国外。

“国内还有很多区域有线通讯覆盖不了,需要卫星通信辅助,所以市场很大。但出于信息安全等的考虑,民营企业不能进入。”何国林说,国外对卫星通讯比较开放和普及,中国在卫星业务上军用多、商用少。

为了打开国外市场,华讯方舟集团先后在东南亚、南亚、北美及欧洲,如菲律宾、印尼、印度、加拿大、爱尔兰、比利时等国,收购卫星通信运营商及卫星技术提供商。并且成立了海外并购基金。

同时,为了搭建卫星网络,在全球卫星轨道平台资源有限,需要排队发射的情况下,华讯方舟集团通过与国外政府合作,获取资源,“现在的商业卫星是借用别的国家的卫星资源。例如正在实施中的华讯一号星和二号星用的是马耳他政府的轨道位。租用带宽很贵。”

据介绍,卫星通讯成本较有线通讯成本高很多,主要是发射卫星成本高。何国林指出,高价压抑了很多需求。

 “目前用得比较多的Ku星,带宽在10G以内。但Ka星的带宽在数十G到数百G,但发射卫星的成本只是比Ku星翻倍或多一点,所以成本会大大降低,未来卫星通讯可能与手机通讯有竞争,现在只用在比较高端的民航等领域。” 何国林说。

今年4月,我国第一颗互联网卫星——实践十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也是首次采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

而未来,当频段继续扩展到太赫兹,将可携带更多信息。

但太赫兹作为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才被人类发现的频段,在近十年才开始使用,目前的应用产品——太赫兹安检仪——在市场推广中已经出现了阻力。

何国林表示,“一方面,研发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在没有量产的情况下,一些元器件是小批量定制的,也增加了成本。”

另外一个困扰的问题是,太赫兹是一个很前沿的技术,还在做基础研究,所以缺乏国家标准,“没有标准没法做市场”。

何国林向记者解释,在招投标中,设备要满足相应条件,但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没办法参照对比。“标准在做,但进度比较慢。因为还没有足够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声音不够。但也证明了这是前沿科技。”

 车.jpg

(“触摸智造-2017中国制造业价值发现之旅”由上汽大通全程助力支持)

(编辑:陆宇)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