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跨界资本涌入养老产业跑马圈地,目前养老社区盈利的有几家?
“泰康在养老领域的投资金额占到了整个保险行业的一半以上,目前这么大规模的连锁和城市布局,目前这在保险公司和养老产业仍是独此一家。”近日,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在泰康之家•申园开园一周年活动上表示。
申园是泰康保险集团继北京燕园之后投资兴建的第二个大型综合医养社区。据泰康之家方面提供的数据,开业至今接纳居民248户373人,独立生活区(即自理老人生活区)入住率达到90%;燕园2015年6月26日开始运营,目前总入住居民610人,独立入住率99.7%。
根据刘挺军预计,北京的泰康燕园大约在今年可实现盈亏持平,“明年可以开始有现金流的盈利。申园比燕园快一点,因为入住速度快,上海市场更大,合理长期稳定的收益在比5%-6%左右。”
中国老龄化催生了养老产业的发展。
2016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457.79万,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1.6%,且老龄化的程度仍在加速,预计2020年上海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将达到540万人,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根据2016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显示,居家养老虽仍是首选(61.0%),但选择“在养老机构”和“视情况而定”的比例分别达到11.2%和24.0%,养老的认识和选择正在朝多元化发展。
同时,政策不断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和企业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目前上海全市养老机构共计702家,床位数共计13.28万张(其中2016年新增9100张),比上年增加5.4%;养老机构内部设立医疗机构数共计244家;与医疗机构签约数564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80.3%。
除了战略前瞻,刘挺军将目前泰康的成果归功于“独特的产品和中高端客户的定位以及对于美国康复机构的经验借鉴。”
而泰康在养老服务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养老管理人才的缺乏。养老机构与急性期医院的诊疗、整合模式不同,对专业人员要求也不同,这迫使泰康运营体系建设上、核心运营能力上花费了很多功夫。
目前各种跨界资本涌入养老产业,刘挺军认为,在地产、实业、保险企业纷纷在养老市场跑马圈地的态势之下,险企的优势体现在长期资金以及商业模式上。保险和养老相结合,拉长产业链的同时降低平均销售和管理成本。
(编辑:陆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