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年增长20%以上 山西这个产业被严重低估?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北京报道
2017-07-24 15:50

山西文旅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

“一煤独大”今后或将不再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标签。据《山西日报》7月24日报道,今年1月至6月,山西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381.18亿元,同比增加24.4%。

这一数字占到山西省上半年GDP的36%,山西省已连续3年旅游总收入增幅保持在20%以上。

文化旅游产业是山西省新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就任后着力发展的重要产业。今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山西文旅项目推介活动上,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说,山西文化旅游价值被严重低估,山西文旅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

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仅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上,就介绍了包括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在内的331个旅游景点。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山西省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2.56亿人次,同比增长25.21%,国内旅游收入2372.22亿元,同比增长24.44%;旅游创汇14519.54万美元,同比增加9.5%。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省旅游呈现明显的“假日经济”和区域性特征。

今年上半年春节、清明、五一和端午4个假期,山西省共接待旅游者4317.35万人次,占上半年接待总人次的16.86%;旅游收入192.19亿元,占上半年旅游总收入的8%。

总体来看,假日旅游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端午节,全省共接待旅游者1252.64万人次,为4个假期中人数最多。而五一和端午两个假期所在的5月份,成为山西省全年国内旅游接待的第一次波峰,共接待游客8084.45万人次。

上半年,山西省4A级以上景区接待省外游客来源地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河南、河北、北京、陕西、山东。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和河北的游客分别占到外省游客的17.69%和15.43%,具有绝对优势,较去年全年的占比增加了10%左右。

据统计,上半年,全省重点监测的36个景区中,大同市古城墙景区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30%,为全省最高。旅游门票收入方面,大同市恒山增幅最高,同比增长了80.22%。

山西省正在加大改革和扶持力度,继续做大文旅产业。

到6月底,山西省149家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79家事业单位中,除了一些公益型景区外,大部分景区均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

7月22日召开的山西省政府第156次常务会议提出,下一步,要狠抓太行、黄河、古长城等新的旅游品牌塑造工作,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业尽快成长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山西省在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分别在北京、合肥、广州举办了3场旅游项目招商推介会,山西省旅发委组织11个市和重点景区,与中国旅游集团、中青旅、华侨城、浙旅集团、深圳华强集团等机构进行了洽谈。

今年6月6日,规模达100亿元的山西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签约,出资机构分别为山西高新普惠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高新普惠(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在6月22日举行的山西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国资委主任郭保民介绍,山西省将组建山西文旅集团,将省属企业中的文化旅游板块纳入文旅集团,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大集群。

发布会透露的山西文旅集团挂牌日期为6月底7月初,但目前尚未发布公开信息。不过,新集团的主要负责人已经敲定,山西省委组织部人事调整公示显示,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文保拟任山西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山西省经贸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高建光拟任总经理。王文保此前曾任山西省旅游局副局长。

(编辑:吴红缨)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