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果(布)经济特区事务部部长阿兰·阿库阿拉·阿蒂博
黑角经济特区是非洲版的经济特区。2017年1月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访问刚果(布),他在布拉柴维尔时表示,“充分发挥刚果共和国作为中非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国家的优势,重点把黑角经济特区打造成为中非产能合作的旗舰项目和非洲集约发展的样板工程,支持刚果(布)建设面向次区域的物流中心、制造业中心、航空中心以及能力建设中心,也可以把它简称为‘1+4合作框架’”。
作为中非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国家”的优势,刚果(布)希望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把位于该国大西洋沿岸的黑角经济特区打造成中非产能合作的旗舰项目和非洲集约发展的样板工程。为此,中国毫无保留地与刚果(布)分享中国在国内建设经济特区的经验。根据黑角港的实际情况,中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将按照刚方国家发展规划,秉持商业化的原则积极参与特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以更好地适应中非合作由政府为主逐渐向市场运作转变的大趋势。毫无疑问,黑角经济特区将是中国版经济特区在非洲的一次重要实践。
刚果(布)是全世界唯一将经济特区事务设立为部级单位的国家。自从2009年设立经济特区事务以来,阿兰·阿库阿拉·阿蒂博长期担任部长。虽然2015年8月10日他曾离开,出任刚果(布)驻法国大使,但2016年3月,他再次被任命为丹尼斯·萨苏·恩古索的竞选经理。在2002年3月的总统大选中,他曾担任过丹尼斯·萨苏·恩古索总统的竞选发言人。总统大选胜利后,阿兰·阿库阿拉·阿蒂博于2002年8月18日被任命为政府公关部部长兼任政府发言人。在2016年丹尼斯·萨苏·恩古索成功当选之后,他于2016年4月30日被再次任命为特别经济区部长。
作为经济特区事务部部长,阿兰·阿库阿拉·阿蒂博负责韦索(桑加省)、奥约-奥隆博(盆地省及高原省)、布拉柴维尔和黑角四个经济特区的建设。访谈中他强调,通过学习中国经验,发展经济特区,可以使刚果(布)的经济多样化,摆脱对石油经济的完全依赖。
中国的合作提高了经济特区成功的可能性
《21世纪》:刚果(布)政府计划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它的决策背景是什么?
阿兰:首先要感谢记者女士对我进行采访,使我们有机会通过《21世纪经济报道》这份有分量的报纸向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以及能向读者介绍萨苏总统的经济发展布局。关于决策背景,促使萨苏总统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在2009年,总统考虑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时,希望出台一些措施以带动我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因为我国的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虽然石油的确是一项重要的资源,但我国的经济发展受石油的制约,这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一项缺陷。虽然我们承认石油经济在我国主体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倘若从创造就业机会的角度来看,我国对石油领域的投入巨大并未换来应有的就业岗位。鉴于我国的发展阶段,总统先生认为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国民经济—— 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经济独立性的国民经济,必须要发展多元化经济,也就是开发我国的其他自然资源。比如通过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创造较高的经济附加值,而不是出口未加工的原材料来换取消费品,建立一整条价值链,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总统先生正是希望通过建立刚果(布)二十一世纪的新经济规划,从而创造一个能吸纳就业的新工业产业。而这个新产业将通过经济特区来带动新城市的产生,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
《21世纪》:刚果(布)有你这样一位经济特区部的部长——在全世界,至少在非洲你可能是独一无二。
阿兰:刚果(布)设立经济特区部,我知道在非洲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其他国家我就不清楚了。但在非洲设立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政府部门,表现了萨苏总统的政治意愿。我毫不怀疑我国能在经济特区建设方面取得成功,因为萨苏总统先前受习近平主席的邀请,在2016年7月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了发展黑角经济特区的合作协议。这使刚果(布)有了中国这位强大的合作伙伴,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前不久我们在这里接见了中国开发研究所的有关人员,他们亲自到黑角进行实地考察,我多次跟他们会面并听取他们对黑角经济特区发展的意见。所以我们对经济特区的成功深感自信。
《21世纪》:刚果(布)规划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黑角是以矿业为主,而其他三个经济特区的产业类别有所不同。另外,中国的经济特区大多处在沿海地区,但刚果(布)的经济特区大多在内陆。你们是怎么考虑四个经济特区的布局?
阿兰:萨苏总统认为我国应在与喀麦隆交界的边境地区即韦索,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即奥龙博-奥约(Ollombo-Oyo)地区,以及刚果河畔的布拉柴市,还有黑角市这四个地方设立经济特区。但明确的是,这四个经济特区并不会同时开始建设。目前先从与中国建有合作伙伴关系的黑角经济特区开始,作为发展经济特区建设的龙头。在萨苏总统的规划中,这四个经济特区将在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内相继建成,由黑角经济特区作牵引,成为发展的核心地带,也就是我国发展和经济腾飞的起点。设立四个经济特区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带动经济发展,还有带动新城市的建设目的。容我解释一下:我们首先考虑到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是几内亚湾唯一一个拥有深水港口的国家,也拥有一条从黑角通向世界第二河流刚果河的铁路。这是我国在殖民时代已经具有的优势,当时外界的所有产品都是通过我国流向受法国殖民的法属赤道非洲各国,而且法属赤道非洲的产品也是经由我国出口到世界各地的。这是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体现。今时今日,非洲经济正逐步走向一体化。萨苏总统基于这点考虑,认为外国企业可通过在我国落户进入非洲区域市场,尤其是曾受法国殖民的非洲国家,包括全内陆和半内陆的国家,例如处于内陆的无港口国家刚果(金)、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在萨苏总统看来,刚果(布)经济,乃至非洲经济若想实现一体化,可从刚果(布)着手来开发一个拥有3亿至3.5亿人口的非洲市场。
《21世纪》:中国企业也是出于对非洲市场的发展潜力而选择落户刚果(布)。
阿兰:是的。同时出于国土优化整治和兴建新城市的目标,这四个经济特区将在今后弥补以往的缺陷。过去,大多数的非洲国家只有两座建设相对完好的城市——经济中心和政治首都——而其他城市都是一片废墟:没有公路、没有医院、没有工业,什么都没有。这一切造成的后果就是全国80%的人口都聚集在这两座城市。以刚果(布)为例,国土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00万,却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布拉柴市和黑角市。因此我们需要为未来考虑,四个经济特区将使城市里的工业得到发展,从而让刚果(布)的人口分布更加合理,让刚果(布)人民有机会在首都和经济中心以外的城市生活。
在我们看来,中国成功很重要的是人们具有爱国精神、谦逊处事、辛勤工作的奉献精神,仅仅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彻底改变了国家落后的局面;而我们非洲人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应当从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吸取经验,把我们的国家也建设成为一个备受尊敬的国家,我们的年轻人不再需要翻山越岭地前往意大利或者法国寻找财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欢迎习近平主席为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而投入600亿美元的对非支持计划 。我国有幸被选为中非合作伙伴关系中的示范国之一,本批共有四个示范性国家,包括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刚果(布),中国政府选择这四个国家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四个国家不仅有实现自身工业化的愿望,同时也具备相应的潜力。中国政府的600亿美元对非支持并不是平均地分配给非洲国家,而是只拨给非洲国家中工业化方案最完善、完成情况最良好、同时信用度最高的国家,所以说并不是简单地给钱完事,所以我国要将尽我们所能来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
制定特区法律吸引外资
《21世纪》:我在大概一年前开始关注黑角经济特区,但是这次去黑角的时候看到的仍旧是一片沙滩,也就是还没真正开发黑角经济特区。现在面临的困难是什么?你能告诉我吗?
阿兰:首先,我们面临的困难就是目前的经济环境,但在我看来,这项困难同时也是一种机遇。我们在与中国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之前,花了几年时间完成准备工作和可行性研究;我们也和新加坡签署了协议。这些研究花了我们几年的时间,但它们使得中国开发研究所的专家能看到我们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相关法律的制定工作,也就是如何在刚果共和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法律,这些法律将涉及财政、海关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设立这些法律,是为了使我们国家能在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方面不落后于其他国家,通过财政和海关措施使得世界各国,比如中国的企业有兴趣在刚果(布)进行投资。四个经济特区的地点已经选好了,我们这边的前期工作也基本完成,就等相关法律的出台。我们认为这些法律在2017年由部长会议通过,最终呈批刚果(布)总统(注明:特区经济法已经在2017年6月通过)。
《21世纪》:你所说的相关的法律,是不是涉及到优惠政策等?黑角经济特区将给投资者什么样的优惠政策?
阿兰:这些法律不仅会确立刚果(布)经济特区的地位,也会指明刚果(布)政府如何对这几个特区进行经济和法律上的治理,就是以什么样的组织架构来对这几个经济特区进行经济和法律上的管理。当然相关的措施与一般的财政和海关规定有所不同,它们将使外国投资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感受到这些法律与很多国家现行的同类法律是有区别的,进而选择来刚果(布)进行投资。因为在国家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
《21世纪》:中国的深圳当时只是一个小渔村,它的初始条件跟现在的黑角相比差得很远,但在它建立之初,中央政府也没有钱,只给了深圳特区一些优惠政策。我想知道,目前刚果(布)财政状况不是很好,黑角经济特区的启动中央政府将给予什么样的支持?
阿兰:刚果(布)政府在合适的时间将公布有关决定。我相信,我国政府的首脑将在合适的时间作出决定。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工作是准备一套机制,尤其是相关的法律措施。但我们希望吸引直接投资者,因为这样不需要提高我国的外债比率。人们将看到,我们制定有关法律的目的是出台吸引直接投资的财政措施。这不仅是黑角经济特区,也包含了其他三个经济特区,但目前是先从黑角经济特区着手。这次出台的是一部经济特区的总法,它将赋予投资者一定的便利。例如,在经济特区的治理结构方面,将设立一个全国性的运营与决策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就是刚果共和国的总统,而委员将由与经济特区相关的且关键性的部长来担任;其次,将设立一个负责经济特区项目推动和规划的政府机构,这个机构有权与我们俗称的“开发商”签署合作协议,这里说的“开发商”,可以指一位中国投资者,也可以指一家在法律地位属于私人企业、国有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届时我们在私人领域和国有领域都将有合作伙伴。这些“开发商”将完成开发工作,然后将开发好的区域交付投资者或运营商使用,之后运营商向“开发商”和提供基础服务的部门支付相应款项。我们出台的机制,将同时允许一国的政府和私人投资者进行投资。总结起来,就是政府会和私人的直接投资者和他国政府签订协议,允许他们来刚果(布)进行投资。
我国目前的财政状况确实不如以前,但正因如此我们应该表现出吸引投资的决心。我们将有全国性的运营与决策委员会、负责经济特区项目推动和规划的政府机构和“开发商”,以及私人企业、运营商和投资者;而在这个法律框架下,我们将出台财政、海关,甚至货币方面的措施,以保证经济特区的吸引力。
黑角经济特区三个“5年”:GDP由15亿美元到 35亿美元
《21世纪》:从宏观层面,黑角经济特区将带来哪些溢出效应?
阿兰: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我们通过前期的研究,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经济特区能带动的产业和将创造的就业岗位,还预估了它们将对刚果(布)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产生的效应。举个例子:黑角经济特区可以在15年内提供4万个就业岗位;而在这15年内,黑角经济特区也将为刚果(布)创造财富。若以5年为一个区间,前5年它将产生15亿美元的GDP,第二个5年将是25亿美元的GDP,而第三个5年则是35亿美元。按照这个发展态势,石油将不再是我国的依赖战略资源,我们的国家不仅能实现经济的多元化,而且还能在经济上掌握自己的命运。
《21世纪》:根据你们的信息,黑角经济特区将以矿业,比如钾矿为支柱产业,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制造业的布局?
阿兰:首先,我们准备将黑角改造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物流中心。确实,黑角港将会出口铁矿和磷矿之类的矿产,但我们还准备在黑角发展石油化工、纺织业、木材加工、饮料、玻璃、塑料等二十多个产业,其中包含旅游业、金融业等。但总的来说,黑角港还是以物流、矿业、加工、石油化工等为主。
《21世纪》:您从收入的角度给出了经济特区发展的三个“5年”,除此之外,未来黑角经济特区项目建成,将给刚果(布)和周边国家带来什么影响?
阿兰:我认为,黑角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将在整个中非的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黑角经济特区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流动性,从而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更为顺利。我们同样认为,有中国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黑角将成为中非,乃至整个非洲一个重要的经济支点,将在非洲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从负面走向正面。非洲向其他国家出口原材料,并不能让它获得定价权,因此通过建立经济特区,我们将有机会在本土开发原材料的附加价值。萨苏总统的创举让我国乃至其他非洲国家积极地参与到全球经济的进程中。萨苏总统提出,他将用两到三代刚果(布)人的时间,通过经济特区的机制,使刚果(布)实现经济起飞。(编辑:张星)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