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金融机构人士如何看FOF和MOM配置、发展及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晓宴 上海报道
2017-07-30 00:26

7月29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17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举行。在大类资产配置主题论坛“FOF和MOM生态建设”的圆桌对话上,来自银行、信托、FOF和MOM服务商、三方财富管理和外资资管机构的嘉宾就大类资产配置和FOF及MOM发展和生态提出了自己的观察和观点。

招商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魏青:MOM管理经历了三阶段

招行第一个MOM是2014年底开始做的,主要集中在股票、二级市场投资领域。从2014年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找管理人,看业绩;第二个阶段开始做业绩归因,给管理人贴风格标签;到现阶段,会建立一个评估体系对管理人做基于各个标签的管理,真正把第一个大M放到在日常投资决策当中去做,所以我们现在实际上每个月都开会分析市场,看下个月该怎么操作,管理人员仓位要不要调整,怎么调整。

每个机构要找在MOM里面你的定位是什么。我们银行的资管是在做大M,可能有专业资深的投资机构做小M,第一步就是说大家到底要做什么。第二个就是说MOM投资在哪个领域,股票投资是一个,量化是一个,有可能还有一种风险评价配置,MOM底层投资是要集中在哪个领域,以此我们再去找对应的管理人。

对各位管理人来说,我们觉得要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再一个就是要清晰自己的管理边界。投资人的投资激情非常高涨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守住自己的边界,不让自己麻木扩张。

光大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潘东:九个管理人做了七年,时间可以做出筛选

我们2009年开始做(MOM),当时是私募机构刚刚开始崛起,全市场也就十几二十家,我们挑了九个私募管理人,在这基础上组了三个产品,分别是稳健、稳进、积极风格。经过七年回顾来看,发现我们只是调整了仓位,后来因为政策的变化我们也没有去增加新的管理人,甚至做的最差的一个也没有淘汰。

七年下来,这组产品的业绩其实超越了我们客户和自己最初的预期。这个组合里面,业绩最好的是淡水泉,几年时间加权的收益率是200%多,平均的波动率只有市场波动率的一半,每年都能跑赢业绩基准大概20%多;最差的,每年也能超越指数10%。所以实践得出结论,如果选到真正优秀的而且坚持它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纪律的管理人,时间的长河总能洗清一切垃圾。

以上我们讲的是我们银行作为FOF或者MOM上面的母基金(管理人),职责要做好大F(M)的角色,同时要有能力能挑好小F(M)的机构。最近我们也在尝试一件新的事情,随着全市场FOF管理机构增多,可能挑几家机构让他们去做大F,让他们跟我们自己来比,我们来跑一跑看看不同的策略和逻辑经过时间的洗礼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南京银行资管部总经理戴娟:债券可重点挖掘和考虑,非标盘活是关键

在配置上我们的观点是,一个是根据自己的资产管理特点和客户的需求来做一些配置,比如说普通型产品和高净值产品的投资配置比例策略完全不一样。

在具体的基础性资产中,债券类资产今年相比较去年重点做了一些挖掘和考虑,在这里面又分为利率债和信用债。

利率债这块今年整个债券市场从外部环境来看,大的趋势性机会还是比较难见。在这个基础上,基本判断短期的波动性在区间振荡概率大一些,可以关注阶段性的市场因素,比如说可以掌握一些流动性波动的因素引发的市场短期机会。

在信用债方面还是以绝对收益为主要的参考指标。趋势性目前没看出,但是逐步配置上的角度来看,可以达到覆盖成本的话,可以做逐步的建仓,建仓择时很重要。短期来看,利率债下沉空间如果还没有打开,信用债配置节奏可以适当放缓。

另外非标资产方面,对于众多中小型金融机构(银行)来说有额度限制,我们的策略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重点还是怎么样盘活存量的问题,如何转成标准化的资产。今年的权益市场增长还是比较多的,其他的策略感觉还是相对来说更谨慎一些。

平安道远副总经理、首席投资执行官张存相:FOF和MOM一定要动态管理

无论是做基本面投资,还是做量化投资,还是做MOM和FOF,还是做母基金,都是看风险收益比。我们作为第一个把MOM理念引进中国的公司,对MOM有很多体会和观察。

第一,中国的资本市场比较年轻,监管的制度、投资者结构、交易方式都在不断变化,我们发现市场上提供的风险收益来源有的先冒出来了,有的过去熟知的收益来源反而没有。比如最近的监管制度变化对于定向增发显著降低了这一块市场的收益来源。我们过去所熟知赚钱的分析框架、投资决策框架和所积累的实战经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超预期的情况频繁发生,需要我们重新反思。

第二,当单一资产所提供的收益不足以覆盖负债成本时,大家开始讨论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和覆盖负债成本。我们观察到很多优秀的投资经理,很多年纪很长的基金经理对新的情况不适应,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冠军永远都是流星一样在频繁的更换,单一的资产风格在市场运营与它不一致的情况下很容易规模大幅缩水、收入大幅缩减。

第三,一个FOF或MOM组合建完了市场在变化,也就意味着市场的收益来源跟组合本身所覆盖的收益来源经常会出现不匹配的状况,需要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方面,我们有几个办法,第一个,对于MOM来说我们可以做到定制化针对性,即与每一个管理人合作的账户投资和风控完全可以不一样。第二个,在共识的基础之上进行不同的调整。

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一个产品最主要是明确解决一个问题

TDF(目标周期基金)最简单的概念,如果说我是一个20岁的人,假设65岁退休,就买一个45年后的产品。当然TDF也分两种,一种是假设比如2070年结束,还有一种是2070年以后还会不断为你做投资,以后可能会每年为你派息让你养老生活。

整个TDF市场成长非常快,2006年在美国TDF是大概100亿美元的规模,到去年已经达到9000亿美元了,当然这中间有很多不同的因素,但是无可否认TDF是投资者非常能够接受的产品,同一时间也能给投资者带来非常好的退休养老计划。

根据海外经验,FOF和MOM最主要是用来解决投资需求,当然收益是其中一个,退休养老是一个,控制风险是另外一个。

放眼全球,比如说十年前跟中国很相近的日本(相近之处在于人口老龄化),开始有每个月派息的产品,其实也是一个FOF,它达到的目标就是一些退休的人每个月从基金里面拿钱来生活,近几年这个趋势扩展至台湾和香港地区,这个产品最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每个月你可以拿到一笔钱去消费。

另外一个我比较期待的,觉得最有可能在中国发生的,是国内很多大机构手上有很多大数据,透过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对接的产品一定是FOF或者MOM,这一块发展在中国非常快。

爱建信托常务副总经理吴淳:赛马机制优选合作机构

作为传统的信托机构现在面临着非常大的转型压力,我们有两个路径来实施转型。

一是培育自身的投资能力,全方位的配置能力;另外一个是优选合作机构,但怎么识别这些机构是我们目前非常大的课题。因为我们可能在这个市场上配置的资源比较少,特别是和银行相比,顶级机构我找不到,这是我们现在的困惑。

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在市场上非常火,有这么多机构可以来选择,我们怎么来选?

我们准备采用一种赛马的机制,先用结构化配资作为手段,通过结构化配资把机构引进来,历史交易记录在我这边保存记录,然后我们在这类机构里面选出操作比较好的合作机构纳入我们的名单,再来把主动管理类的资产提交给他们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进行筛选,看各自业绩的表现,从而实现真正比较好的合作好的战略伙伴。

中证金葵花副总裁赵力华:FOF和MOM领域人才依然稀缺

我想从几个维度说一下现在面临的困难。

第一,我对于FOF产品或者是大类资产配置的FOF的定义理解,是可以投资于全品类资产,但实际上根据监管要求是做不到的,起码要分债权、股权、非标,做单独的FOF。

第二,人才相当稀缺。我们认为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小而美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的成长基于大家愿意从过往各个非常好的平台出来。

我也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国度的客户,任何一个阶段,还是需要有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需要有相对固定收益的信托,客户确实大量资产需要做一个保值的投资领域。但是机构的转型很难,而人的转型相对容易。

新富资本董事长李先林:下半年FOF看好二级市场和商品市场

FOF和MOM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第一,FOF和MOM本身面临市场投资教育的问题,就是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第二,面临重复收费的问题,因为FOF和MOM在市场特别好的情况下,管理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其实收益低于指数收益,再加上重复收费资产委托人就更加不能接受了。第三,基金本身里面就有组合,如果每支FOF或者MOM里面再去组合,可能效果变得更差,值得思考和探讨。FOF和MOM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要变得更纯粹,不能只讲概念。第二要更专业,应该以选择FOF或者选MOM变成构建组合。实际上对筛选人的专业功底或者专业知识面的宽度、综合素质要求会更高,而不是更低。下半年FOF基金里面比较看好二级市场,判断会有很多次的交易转型。还有商品市场,我们通过宏观对冲策略不止对冲,可以获得很多的收益,今年上半年做五期螺纹钢、焦煤和动力煤的对冲策略基本上年化收益超过了40%,当然规模不大,只有三五千万。另外还有部分城市例如成都、深圳的部分存量地产资产,这种资产通过商业的手段招商运营以后,利润率较高,且风险可控。

(编辑:马春园)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