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券商、保险高管论道资管转型:发展面临重要窗口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辛继召 上海报道
2017-07-29 15:29

7月29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17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举行,来自银行、券商、保险等领域的资管高管就“统一监管趋势下资产管理转型和发展”展开对话。

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顾建纲表示,资管业尤其是银行理财业发展面临重要窗口期。如何迎接这个挑战?主要是把握机遇。新的理念下,核心可能是回归转型,基于信用为基础的,资产风险收益的定价可能是作为银行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他表示,银行理财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时期。一是目前我们有新的模式,我们要建立一个合适的估值定价体系。二是要加强对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交流。三是加强投研和风控。

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裁彭向东认为,大资管行业每家有自己的特色或者差异化,大一点的银行资管中,我们是以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为主,券商、基金会更多的在资本市场。所以,行业之间还是要发挥不同的资管主体特色进行互补性合作。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魏青表示,银行理财这么多年这么快速的发展,之前的发展粗放。银行作为资管机构的一类,未来一定要在专业能力上面取胜。

魏青认为,银行资管一共有五大专业能力,一是资产配置能力,是组合投资的核心。二是投资管理能力,银行的长处在信贷管理,债券、股票及其他金融工具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围绕着实体经济和供给侧改革,增强投融资的运作能力。四是金融生态圈合作联合能力的培养。银行与保险、券商、信托等不是一个强竞争的关系,更多是优势互补的关系。五是产品创设和IT技术的能力。

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顾卫平认为,银行理财的思维逻辑、业务逻辑和行为逻辑一定要发生转变。泛资管时代,要走出一条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模式。商业银行有一些优势,比方说客户对银行比较信任,这也导致了信用背书。实际上,银行的理财不是投资过程中一个简单的买方,银行还有个性优势,比如说融资的能力。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利用好优势,同时希望监管能保持商业银行有特色的空间。

此外,应该深耕财富管理,而不是更多满足同业机构的资产配置。现在银行零售理财发了很多,每个客户的偏好是什么、买过什么产品、有什么偏好,其实我们并不是很清楚。资产管理需要丰富产品的配置,同时资产的改变也需要有产品的改变,因为不同的资产风险是不一样的。

能力的建设上,目前,银行理财的法律主体地位是不清楚的。没有身份的情况下,通道需要付钱,也增加投资交易成本。我觉得完全可以给理财产品法律地位,降低投资成本和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券商资管业务转型和发展,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龚德雄表示,要坚定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信心,特别是要把行业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作为证券行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抓手。我国经济新常态比较大的在于经济的增长方式进行转型,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也是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本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坚定行业发展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聚焦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上培育一些新兴产业,围绕产业能力加综合体金融积极的开展,包括产业投资和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并逐步构建一个以产业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产品体系来真正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龚德雄认为,资管机构还是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要把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力锻造成为一个公司首要的核心竞争力,而不再片面地追求规模的增长或者说排名的提升,而是要更多关注整个业务发展的质量包括风险的控制。

他表示,券商资管以前更多是注意在资产覆盖业务侧。如果一家机构要实现长期持续全面的发展更需要从业务侧关注左侧,也就是资产端这一块,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资产负债表,我想作为一个资管机构仍然是要有一个更长期持续的发展,从而也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多元的产品体系来满足社会多元化投资的需求。

对于保险资管转型,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首席投资官初冬表示,大资管行业要主动的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客户和持有人的利益。我们定位养老型的基金管理机构,在三大支柱的服务上面要提升自己主动的投研能力,包括系统建设,人才的培养、建设,产品线的完善以及销售能力。

国寿资管总裁助理于泳表示,与商业银行相比,保险资管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复杂性比银行更复杂。这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一方面,提升保险资管的投资能力,当然另外一个是提升我们风险管控的能力,这对于保险行业也是特别强调的。当然我们还有短板,比如说在销售、服务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初冬表示,保险资管机构有很多优势,包括:产品包括面向个人、团体、职业年金、保险机构的资管产品。产品线、投资范围都比较广。保险资管机构需要历练的是自己内部的管理能力,这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和机会。

 

(编辑:马春园)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