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3Q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进入这边办公的公司能否发展、能否成功,这才是一个标准。”潘石屹说。

无论是2012年宣布转型持有运营商,还是2015年开始着手推进SOHO 3Q共享办公模式,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的一举一动一直以来颇受争议。
在打磨3Q产品两年之后,他终于走到前台,十分有信心地宣布:SOHO 3Q已经走出婴儿期,可以开始大规模扩张了。
作为国内最早一家运用BIM系统的房地产开发商,潘石屹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所有SOHO 3Q的产品中,仍旧会在各个环节中运用到BIM系统,包括能源管理、室内设计等。
不过3Q产品的盈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焦点,对此潘石屹则表示,“开发商都是见过大钱的人,我们还是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特别重要。”
规模足够大才有意义
关于进入共享经济市场,潘石屹认为是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最新阶段带来的结果。
他认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最初是门户网站、搜索软件,提升了信息获取速度;第二是降低商品交易成本的电商平台;但最有影响力的则是第三阶段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不是简单把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而是把所有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
共享经济的理念也已贯穿到SOHO中国的办公室资源利用上。“上个星期,我认为我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就是把我自己的办公室消灭了。”潘石屹半开玩笑道。
在他看来,到了今年,从各种指标来看都可以发现,中国已经不缺房子了。
“办公楼使用率在中国我觉得非常低,我没有确切统计过这个数字,就详细看了一下二线城市办公楼空置率、没租出去的办公楼空置率有50%。可是这50%在使用的,也没有好好用起来,比如说我要出差去别的地方,这个办公室就空的。”
据介绍,目前SOHO 3Q有1.7万多个座位、19个中心。潘石屹反复指出:从共享经济的角度思考,规模一定要大,才有意义。
事实上,提出主推SOHO 3Q产品之后,潘石屹较少公开接受采访,但近期,他的出镜率突然高了许多。
这源于经历两年有余的培育期,他认为目前SOHO 3Q终于可以开始大规模扩张,并形成了稳固的盈利模式。“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我没有把SOHO3Q推到其他城市里面去,而是在不断思考,这个想法到底对不对?今天我们觉得,这个想法是对的,产品也好了,管理体系也建立起来了,所以我们就出来了。”他这样解释道。
他称之为走出“婴儿期”,并提出目标:希望能够在3、5年时间,在全中国范围内达到30万个座位、50万个座位,“这样整个共享经济的规模才能建立起来”。
标准化、规模化的背后是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潘石屹举了个案例,望京SOHO是集团内最先开始做3Q的地方,彼时每一个座位成本接近3万元。但现在通过更大量采购、产品标准化后,到其他地方做项目,可以把成本降一半。
短期内盈利还不是很大
潘石屹曾多次公开表态SOHO 3Q不会再买地运营,盈利模式只是租场所、装修、设计、运营,收入即租金费用。但这个可以实现大幅扩张的产品目前的盈利状况依旧颇受关注。
潘石屹解释道,SOHO 3Q今天的盈利状况还不是非常大,原因是现在SOHO 3Q还是一个实验,只有1.7万个座位,还把一半地下室都利用起来了。 SOHO 3Q首席运营官方力维也在此后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SOHO 3Q在集团业务的贡献占比还非常小。
“我们的基本点是要达到盈亏平衡,以后发展中才慢慢赚钱。也不是要赚多大钱,还是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特别重要。”潘石屹这样说。
他解释道,他给财务测算人员制定的一个门槛是:开任何一个项目绝对不能亏,这就是目标。“至于说等到3Q每一个中心、每一个座位赚上多少钱,没有太关注,我还是看规模,等做到20、30万的座位后是什么样的情况。至于到一个城市来开3、5个点,能够赚多少钱,没有太高预期。”
不过他强调,SOHO 3Q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有未来的。“等到3、5年后形成很大规模,你不赚钱,钱都会过来,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在他看来,更重要的其实是进驻SOHO 3Q内部的创业公司们的运作情况。“衡量3Q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进入这边办公的公司能否发展、能否成功,这才是一个标准。”
他打了个比方:在SOHO 3Q,光一个中心就有3600多人。创业公司之间可以寻找到市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入驻公司的运营成功率就大大提高。
正着手布局广州
此前潘石屹曾公布,SOHO 3Q第一批落地的城市为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而近期他造访深圳和广州,则是有要进入当地市场的考虑。
在他看来,广州和深圳都是很有活力的城市,这里代表着未来的城市、未来的人和未来的生活方式。
方力维也向记者透露,其实SOHO 3Q很想在穗深落地,不过目前仍在参考阶段。“昨天我们还一直在广州看项目。等我们公布第一轮中标的地方之后,应该会开始第二轮。我们所有的代理方渠道都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对入驻公司,潘石屹解释道,没有任何限制,拿手机就可以预定。“我们就是怕不热闹,越热闹越好,单一金融、互联网公司都不好,就是要各种各样公司。我们需要活力,流水线、标准化、千篇一律都不行,不一样才有价值。”
在最后,潘石屹还卖了个关子:此前SOHO中国宣布要出售部分北京和上海的物业项目,而对于这些资金收益的安排,他说,“不会拿这300多亿全部都用于发展3Q,至于怎么安排,在香港公布上半年业绩时,会有一个详细说明。”
(编辑:袁一泓)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