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医药与武田制药达成战略合作 发力医药新零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萍 博鳌报道
2017-08-21 22:27

跨国药企尝试取道零售终端渠道。

8月20日,在西普会举办期间,百洋医药与武田制药召开了处方药新零售战略合作发布会,武田制药旗下包括潘妥洛克、达克普隆、倍欣、艾可拓、必洛斯、普托平在内的的6个处方药产品将授权百洋医药,通过全新的处方药营销模式覆盖零售终端。

在医药分开已成定势的大背景之下,药品加成的全面取消,零差率的逐渐推行,使得医院药房处方药销售渠道的属性逐渐下降,零售终端越来越成为处方药销售的主战场,以医院为核心的处方药渠道布局正在发生悄然改变,包括武田制药在内的多家制药企业都在为处方药渠道进行新的布局中。

“尤其是随着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进行,国产仿制药在医保支付、销售价格等方面与跨国药企短兵相接,更是直接加速了这一趋势的进展。”在上述发布会上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百洋医药集团作为一所在医药行业有着12年沉淀的知名医药企业,覆盖了超过12000家医院及23万家药店。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碎片化及噪音是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方面的最大挑战。

以往包括武田制药在内的多家制药企业在中国的处方药销售渠道基本都是以医院为核心的渠道布局,超过80%的药品在医院销售。而受限于高昂的人力成本,一般在零售终端基本没有布局,销售大多依靠自然产生。

中康CMH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处方药市场规模约为12670亿元,而由于处方药销售必须依赖医生开具的处方及医嘱,因此等级医院终端是处方药销售的主渠道,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而零售终端则以9.18%的份额位列其后。但从增速来看,等级医院终端已呈现乏力态势,而处方药从医院流向零售终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近两年国家相关政策亦做出了相应调整,如从去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至今年国家正式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门诊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药,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零售药店终端虽然体量不大,但在医保控费、药占比、取消药品加成等政策影响下,监管层对处方外流的态度越发明朗,处方药从医院流向零售药店已成大势所趋。

实际上,日本零售药店发展非常迅速,其中连锁药店市场今年的增长率为6%,达到了6兆5000亿日元(4062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而与之呼应的美国医药市场更是高达4000多亿美元,零售市场就占到总体规模的70%。

另据了解,百洋医药集团与中康资讯协同多家国内主流连锁药店支持,共同推动“明镜营销云”在医药营销行业的广泛应用,从而为医药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精准营销服务。

而广泛的DTP(制药企业将其产品直接授权给药房做经销代理)药房资源也促成了此次和武田的合作,药店品牌化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百洋早已针对于品牌与药店的营销升级提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对上游,百洋医药通过提供技术和服务密集型的控销配送和DTP药房管理,使医药工业在从中心化营销向分布式营销转型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安全、高效、集约的服务。 对下游,按照先围绕医生、后围绕患者的布局原则,在具有合作关系的23万家终端药店中选取标的企业进行DTP药房改造。据了解,目前签约药店数量已经超过2万家,而未来这一数字将达到10万家。

付钢认为过去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渠道结构都是以医院为核心,因为80%的药品都在医院销售。但现在随着医改的变化、医院零差价、医药分家等政策的推进,零售越来越成为主战场,未来或有更多的跨国药企会将零售渠道交由百洋的本土企业。 

(编辑:李清宇)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