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创仍将剧烈分化 基金经理如何淘金“真成长”

投资快报 吴晓婧
2017-08-25 00:30

中小创的调整,已经有两年之久。在周期股和价值股轮番表现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中小创股票却始终在杀估值、超跌反弹、继续杀估值的境遇里痛苦挣扎。

不过,现在市场风向似乎变了。在政策面推进“双创”、证金公司买入创业板绩优股之后,科大讯飞 、东方财富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创个股表现亮眼。这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于风格转换的激烈讨论。

接下来的市场风格,是否会回到成长占优的局面?多数基金经理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不过,不少基金经理也坦言,已经开始“大浪淘沙”,寻找那些具有翻倍空间的成长股。正如一位基金经理所言:“即便目前市场因为风格原因仍不待见这些个股,但时间是站在我这边的。”

伪成长将继续杀估值

近年来,基金经理们基本上都不再提风格转换了。在他们看来,市场并不具备风格转换的基础,并且大部分中小创个股的估值依旧是一个字——贵!

接受采访的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从绝对估值看,创业板指数当前PE为38倍左右,而2012年底创业板牛市启动时PE为30倍,当前仍处于需要消化估值压力的阶段。另外,从利率水平的角度看,小股票的估值也暂时不存在趋势性修复的机会。

而从盈利角度看,业内普遍的判断是,此前连续依靠外延并购保持高增长的公司,其事后“还账”的阶段才刚刚开始,未来的盈利预期有进一步下修的可能。个中的原因就在于,此前结束业绩承诺的17个被收购标的,它们的利润无一例外地全部下滑。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的收购案例业绩承诺面临类似结局。

长信基金投资总监安昀此前也强调,前几年是中小创并购的高峰期,在三年业绩承诺之后,往往会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

“创业板要走出持续向好的行情,离不开盈利预期的好转。”博时基金刘思甸认为,2012年底,正是依靠创业板龙头股业绩的明显改观,一举扭转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加上移动互联网核心主题,创业板人气一路飙升,一轮大行情就此展开。反观目前的创业板,尚未找到这样的业绩龙头。虽然半年报还没有全部披露,但大部分创业板指权重股,其业绩预期似乎依然与其现在的高估值不相匹配。

不过,A股市场在经历了价值重估和周期崛起后,下半年再去“赌”任何一个方向,可能性价比都不高了,所以多数基金经理在考虑回归均衡配置。部分基金经理选择以大消费、大金融为底仓,并甄选出一些优秀的成长股作为进攻的方向。

诺德成长优势基金经理郝旭东坚定地认为,具有真正成长性的中小市值公司股价的上升空间已大于价值蓝筹股。在其看来,以一年以上周期来看,一些中小成长股的上涨空间大于白马蓝筹股。

淘金首先要选好“赛道”

如何甄选出那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具备长期竞争力的公司?在诺德基金投资总监朱红看来,伟大的公司都是跟随整个产业结构变迁的。因此,谈及自身的投资框架,他首先看重的就是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其次是在产业中寻找优秀的公司,最后再结合估值进行投资时点的把握。朱红认为,游戏、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装备制造等细分行业里面的“隐形冠军”均值得关注。他长期看好消费升级这条投资主线,比如定制家具、白酒龙头、调味品以及消费电子、精品游戏等。此外,他还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

深圳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创业板中的投资机会或许会出现在新能源汽车、苹果产业链领域。在其看来,特斯拉正在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周期,叠加国内新能源汽车双积分制等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将呈现高景气度,创业板内相关个股将长期受益。此外,iPhone8即将推出,伴随苹果持续成长,进入苹果核心供应链的相关公司的长期成长性仍然可期。

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基金经理范妍坦言,会以大金融、大消费为底仓,同时寻找未来有翻倍空间的成长性行业。她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长期投资价值。她认为,如果新能源汽车行业到2020年的规划能够实现,那么每年会有20%的增长,显然这是一个景气度较高的行业。而能够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供应商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整个竞争格局还是不错的。

新能源汽车也是信诚基金吴昊最看好的投资方向之一。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将不再是一个短期的故事,它可能在未来两三年迎来商业化的突破。而一旦形成突破,就会出现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从2年到3年的时间维度去看,会带来明显的超额回报。吴昊给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性车型特斯拉MODEL3车型即将上市,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提供一个方向。其次,全球主流的整车公司像奔驰、宝马、大众、福特也都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长期规划,在2019年到2020年都会有系列车型上市。第三,近期工信部发布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这实际上是替代财政补贴的长效机制,给现在国内车企提供了长期的政策指引。

追寻产业资本的脚步

谈及对于成长股的挖掘,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基金经理范妍表示,虽然目前市场忽略了这些股票的投资价值,但产业资本已经行动起来了。据悉,在其持仓中,大部分个股都获得了产业资本的增持。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认为,中小创此轮调整已经接近两年,部分优质公司已经跌出较高的“性价比”。目前部分优质公司估值只有20多倍,而业绩增速保持在30%以上,其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显现。

上述基金经理坦言,对于成长股的布局,依旧是基于对个股基本面的研究,而产业资本的增持则增强了其持股的信心。在券商分析师看来,各类资本风险偏好不同,产业资本有可能最先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筑底的基础。金融资本和个人资本在熊市时风险偏好较低,市场情绪面较差,且对上市公司的信息不能完全掌握,导致金融资本和个人资本在市场底部的时候并不是最先进入的。产业资本由于信息优势和对公司的影响力及控制力,增持公司股票表明其对公司未来有足够信心。

本文来源财富动力网,未经财富动力网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合作请联系:周先生(020-66218370)】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