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急需明确!AI行业迈入新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姚建莉 ,徐凯文 上海报道
2017-09-01 18:03

人工智能已渗入各行各业,尤其客服领域。

自2015年6月27日上线以来,华泰证券智能交互平台日均交互量已达到40000通,机器人回复准确率为95%,有效的缓解了用户规模庞大、客服压力巨大,自助渠道不完善、用户使用不便利等问题。

根据建设银行提供的数据,建行的微信服务平台每天处理200万到300万的交互场景,替代6000-9000人。一个客服人员的坐席一年10万,而这套系统只有几百万的成本和维护费。

这两个系统背后依托的都是小i机器人的服务。其智能客服可以为企业有效提高服务效率、节约客服人工成本。据Gartner预测,到2020年,85%的消费者互动将通过AI实现自动化管理,跨渠道机器人能够在2018年之前识别消费者的声音和面孔。

对此,小i机器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朱频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将来客服人员并不会任由机器取代,而是转型升级,提供具有更高客户净值的VIP服务。今后,传统客服中心将转变为客服联络中心,将营销和服务结合,而不再是被动地服务。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机器人平台和架构提供者,目前小i机器人在智能客服行业的覆盖率已达80%-90%,服务对象包括建设银行、中国电信、华泰证券、携程、东方航空等大型企业,涵盖金融、通讯、电商、手机、物流等行业。

近两年,建立在自然语言处理、分析与理解基础上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已成为人机交互方式的新宠。不过,和Siri、微软“小冰”等智能聊天机器人不同,智能客服机器人定位于深度场景,服务更有针对性。

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但是商业落地举步维艰。日前,麦肯锡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全年,全球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约300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多出3倍。然而,投资的90%用于研发,10%用于收购,人工智能的商业价值并未充分体现。

朱频频认为,人工智能企业必须找到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这对整个行业都至关重要。“大家现在越来越关注AI赚不赚钱。光有概念,后面生存会非常困难。”

目前,许多人工智能企业依旧在摸索商业模式。朱频频表示,小i机器人的商业模式也经历过从C端到B端的调整,“开始时好玩,但后来用户黏度会下降,是现在的共通问题。” 

人工智能行业,已然出现了泡沫,但随着技术突破、智能客服和无人驾驶等应用落地以及公众对AI认识的转变,业界普遍认为情况或有所改善。

(编辑:耿雁冰)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