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和项目之间不能划等号。
“中国旅游爱好者面对的问题不是稀缺,而是过剩。”近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与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发起并主办的“2017亚洲旅游产业年会”上,景域集团董事、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李丹表示。
过剩指的是所谓的景区太多,但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景区很少。“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旅游景区,但即便有这么多景区,我们身边的旅游爱好者还是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个周末去哪儿玩?”李丹说。
他表示,旅游市场应该探讨的问题的是如何增加有效供给,而不单单是增加供给。“今天拿到3A、4A其实不那么费力,如果你愿意把钱砸下去,可能两年就可以成为3A、4A景区,但问题是它一年能为你创造多少营收?”
怎样提供有效供给?李丹认为,业内的一些传统思维模式需要转变,过去谈的是做产品、做景区,但是在全域旅游时代,真正的产品和项目之间不能划等号。
“用一些例子来说,大家都知道,台湾、厦门、汕头、松阳、熊本都是非常热门的目的地,但是如果问你最喜欢厦门、台湾的什么项目?你可能愣了几分钟都回答不上来。你发现你喜欢厦门,是因为它被贴上的某个标签,而不是因为这里的一个海洋公园或者其他观光景区。所以,构筑它们核心吸引力的东西不是项目。”
汕头、松阳、熊本等也是类似的道理,它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景区”。“我是前几年才知道松阳在浙江,因为大量自媒体在说松阳的民宿;汕头为什么成为了一个吃个饭要晚上十一点钟的地方?那是舌尖上的中国做了一期;而日本的熊本几乎没有什么产品,但是一个熊本熊让它成为了一个热门目的地。”
李丹表示,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真正稀缺的不是景区,而是目的地。“全域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传统资源触及不到的地方,也提供了很多弯道超车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的思维中跳出,找到新的突破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目的地打造的逻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构建新的利益共同体,二是形成新的跨产业驱动能力,三是构筑全新的“前台—后台”整合盈利逻辑。
(编辑:李清宇)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