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全域旅游是一个热门话题,国家已经批复了五百家全域旅游示范机构。”日前, 在21世纪传媒和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主办的“2017亚洲旅游产业年会”上,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景区合作部总经理杨卫权表示,“如何把全域旅游做好,并把全域作为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和财政、整体行业发展的主体,发挥好作用,是目前面临的几大问题。”
全域旅游是目前提得最多、炒得最热的旅游投资概念之一。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指出,目前全域旅游理念深入人心,“旅游+”加速推进,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加速投资旅游业。除了政府创新政策供给,大量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快速转向投入旅游业,增加了旅游消费的多样化选择。
2016年全国旅游业实际投资达到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情况下,全国旅游投资继续逆势上扬成为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
随着消费者旅游需求的持续上升,投资战略、主体不断层次化和多元化,资本正在重塑这个行业。
投资概念多元化
中国旅游业自发展以来走过了几个大的阶段。
1980年-1990年为原始资源利用期,将景区圈起来就可以收门票,并初步建设接待设施。1990年-1995年为资源开发起步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开发可进入性和观赏、接待条件。1995年-2002年为资源开发转轨期,这个时期开始全面开发观赏型旅游产品,开始引进并开发游乐休闲产品。
2003年-2015年进入资源深度挖掘期,情境型体验、参与娱乐型、休闲度假型产品开发起步,“旅游从传统的观光经济向度假经济发展”;2015年以后为后资源、资源整合联动开发期,开始进入全域旅游时代,“更重视整体的整合,一个区域要发展带动整体的资源利用。”
而全域旅游作为重要的战略,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战略方向到示范区都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全域旅游概念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建很多的景点,应该处处是景点,在核心有价值的地方开发景点,其它的产业和业态与旅游相结合,共同带动。”杨卫权表示全域旅游有两个误区, 全域旅游不等于全境旅游,要求把一个区域整体当景区来规划设计的观点不可行;也不等于无景点旅游,彻底摒弃门票经济的做法更加没有现实基础。
全域旅游的投资层面,景域集团董事、副总裁李丹认为从供给方面看,“项目已经不完全等同于产品了。”举例说,诸如台湾、厦门、熊本和汕头等地,并不是因为某个具体的观光景点吸引游客,可能是因为某些标签、民宿、食物或是吉祥物,“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投资思路,可能是弯道超车的途径,这时候需要我们反思并找到突破的可能性。”
轻重资产的平衡
“近两年,跟旅游服务相关、行业上游的资源要素,比如‘住’和‘行’相关的领域,是未来的投资热点,也是过去几年吸纳资金最多的领域。”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邵振兴认为,因为不管是产品还是渠道环节,格局基本已经形成。
“在上一波移动互联网推动下应该说有一些机会,但目前看来,在碎片化资源方面还没有特别突出的企业。”邵振兴表示,旅游产业最核心的两端:一端在上游资源,一端在用户。“跟用户相关的格局确定以后,未来的机会可能更多集中在上游资源的运营与管理。”
深圳宝德投资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张云认为,目前的投资热点,除了地方政府的加持,更多是来自民间的资本布局,“在娱乐内容上,是现在发展比较落后但有很大的潜力领域。民间资本的投资热点应该放在娱乐内容、体验的提升上。”
根据上述国家旅游局的投资报告,当前旅游投资的主要特点呈现为民间投资主体地位稳固,多元投资格局基本形成;景区投资保持稳定,新业态投资增速加快。
“投资更加侧重于旅游的内容端和IP端,对纯旅游资产类的投资有一些退潮的现象。”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副总裁徐秉璸表示,“对于旅游创新、技术类的投资会逐渐热门起来,而其实在资产类的旅游投资中也呈现出多元化和收入错位化。”
其中,休闲农庄、航空旅游小镇、在线旅游产品、旅游大数据中心、特色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产品都将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和方向。
热点背后也面临着重复化投资的风险。过去一年,全国各个省份、地市已经提出要做上千个旅游特色小镇。“如果大家都扎堆做特色小镇,一千个中真正有生命力的能有多少个?” 徐秉璸直言。
每个旅游目的地背后的资源禀赋不一,背后所对接的产业也不一样,每一个诸如旅游小镇、主题公园的开发,要结合当地的资源和产业,已成为共识。
而对于行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来说,从旅游服务、内容差异化入手也是机会所在。在旅游资源、产品、渠道、营销的细分领域,“表面上看线上线下似乎已经被巨头垄断。”平安银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金融事业部副总裁王迪认为,“其实对比国外发展趋势,我们在很多内容端如教育、体育、艺术等细分领域,与旅游相关的组织、配套,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代表了未来的方向,还有很多机会。”(编辑:张伟贤,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angwx@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