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内建立共通的电子支付平台以降低区内交易成本,考虑巩固和扩大在大湾区内的试点自由贸易区;在区内采取优惠税制,设立类似“亚太经合组织商务旅游证”的通行证,提升区内人才流动;简化区内对于跨境陆运、海运及空运的重复程序,发放粤港澳三地通用的车牌。
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香港区日前向香港特区政府递交报告,呼吁在城市规划中,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角度去考虑及审视如何平衡香港的土地资源分配问题,建议利用与邻近城市如深圳、珠海的土地使用配合,提供更多空间以舒缓香港因土地资源而衍生的发展局限,例如考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设立港式医院与养老机构。
该学会主要由发展和管理土地、房地产、建筑和纪检领域的专业人士构成,不久前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设立了专责小组。上述建议是其就“(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建议报告中的一部分。
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香港区理事会主席刘健民9月26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学会希望有关各地政府设立一个发展委员会来协调粤港澳大湾区十一个城市的意见,策划并执行政策,以克服制度差异的约束,让资源及产业能够有效地重新配置,共建紧密联系且高度国际化的“超级大都会”。
没有人会质疑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现实与巨大的潜力。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值占中国GDP总量的12%,对外贸易总额近12万亿元,且实际GDP增长(8.3%)较京津冀、长三角地区更高。
近期,内地、香港与澳门三地高级官员均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密集交流且频频发声,而民间各类机构组织也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该学会指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各跨境基建工程未来相继落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将形成多个“一小时生活圈”,建议香港政府可进一步考虑在跨境基建接壤点以及沿深圳河一带边境周边范围的房屋及商业等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发展,加强来往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人流实现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可行性。
据香港集思会最近一项涵盖800多位中产及学历较高的两地跨境婚姻夫妇的调查访问结果,其中55%愿意在“粤港澳大湾区”长远定居,且70%的受访者表示对内地的发展前景有信心,相比之下,对香港前景有信心的只是半数。
世邦魏理仕香港、华南及台湾研究部主管兼RICS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专责小组成员陈锦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更有活力的经济区域后或将带动整体楼价上升;但对于香港来说,目前的住房需求压力或得到缓解而使楼价趋稳。
该学会建议“(粤港澳)超级大都会”的建设可从七个方面入手,包括:建议粤港澳政府共同构建大湾区发展委员会以计划、协调和落实推动整个计划的进程;考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减少进出口的贸易障碍;在区内建立共通的电子支付平台以降低区内交易成本,考虑巩固和扩大在大湾区内的试点自由贸易区;在区内采取优惠税制,设立类似“亚太经合组织商务旅游证”的通行证,提升区内人才流动;简化区内对于跨境陆运、海运及空运的重复程序,发放粤港澳三地通用的车牌;引入国际标准,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内开放认证国际专业资格的试点区域;加强区内对企业管治和知识产权的监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国际市场。
(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