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风采丨费英英: 社会福利中心里的党员“妈妈”

南方日报
2017-10-04 10:25

深圳市宝安区广深公路西乡段边上,有座不太起眼的院落,它被称作宝安“爱的家园”。这里是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所在地,有在册儿童300余人和在院老人100余人,其中90%的儿童都是天生残疾患儿。

在这个院落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英英姐姐”——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部副部长费英英。今年34岁的费英英到该中心工作已经15年了。15年来,她一直坚守在护理一线,悉心照料孤残儿童,经她照顾的弃婴数量已超过1400名,她还先后被评为“南粤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

用爱心和耐心温暖每一个孩子

2002年,19岁的费英英从重庆民政学校毕业后,进入了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成为一名护理员。费英英的工作主要是护理弃婴,不仅工作琐碎、繁重,而且还要三班倒。但费英英没有退缩,她一天天沉下心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温暖每一个孩子。2006年,费英英成为了一名党员。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她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比护理孩子的身体更重要,是温暖孩子的心灵。有一天,费英英带一名叫奇奇的孩子去医院做体检,办完手续后,费英英发现奇奇的眼睛一直盯着前方并迈步往前走,任凭自己在后面怎么叫,他也不停下脚步。

费英英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发现前面走着的是一个三口之家,那个孩子几乎跟奇奇同龄,左手拉着爸爸、右手拉着妈妈。这时,奇奇抬起头来,对费英英说:“英英姐姐,为什么我没有妈妈?”听到这话,费英英鼻子一酸,俯下身子把奇奇抱起来,哽咽着说:“英英姐姐就是你的妈妈,福利中心就是我们的家。”

几天后,费英英正忙着给小朋友分饭,突然有人扯她的衣角,回头一看,是奇奇,他仰着头怯怯地喊着:“妈妈,妈妈……”

“听到这句‘妈妈’,想到奇奇那个羡慕的眼神,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费英英说,十多年过去了,这一幕仍然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但也是这个眼神让她体会到了这个职业真正的含义:“福利中心就是孩子们的家,我就是他们的妈妈,我要留在这里,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发挥党员本色感恩无疆大爱

费英英于2006年入党,是深圳市宝安区民政系统的第一个劳务工党员。“我是一名党员,全心全意把工作做好,这是我入党的初心,也是党员的职责所在。”她说。

费英英不仅对工作尽职尽责,更是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熟知每个孩子的姓名,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孩子们对她充满了依恋。说起15年来照顾儿童的感受,费英英说,自己不能完全改变他们的身体,但可以花更多时间陪伴他们,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不同。“从这些孩子身上,我感受到了快乐、爱和感恩,更体会到了党员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很多人问过费英英,是什么支撑她坚持了15年?她总是赶忙答道:“千万不要用‘坚持’这个词语,因为我不觉得我是在坚持。党员就应该身体力行,发扬本色,关键时刻冲在前面。而且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福利院,喜欢孩子们。”

几年前,福利院把一个先天性肢体残缺的孩子寄养到一户爱心家庭,寄养到3岁以后,又有一户爱心家庭收养了他。当收养妈妈来福利院回访时,特意带了一本相册送给寄养妈妈,里面记录着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而收养妈妈也绣了一对“好人一生平安”的抱枕,送给收养妈妈。孩子、收养家庭、寄养家庭,这本是三个没有任何关系的个体,却因为无疆的大爱走到了一起,这让费英英感动不已,更坚定了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费英英的爱心感染到了更多人。在费英英的影响下,福利中心很多年轻的护理员也开始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并尽心尽力、不求回报地关爱孩子们,让爱给儿童们送去温暖。

作为基层一线的代表,费英英最近正与身边党员群众交流沟通,听听大家的心声,争取在大会上提出更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谈及当选十九大党代表,她说,十九大是关乎党和国家发展、全国人民幸福生活的大事,大家都很期待,感谢党组织和福利中心的培养和给予的机会。

对话

费英英:

感谢孩子们让我更加懂得感恩

南方日报:你入党的初心是什么?

费英英:我是2006年入党的,是深圳市宝安区民政系统的第一个劳务工党员。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的工作主要就是负责护理婴童,我的初心就是在组织的号召下全心全意做好儿童的服务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

南方日报:一路走来最感谢的人是谁?为什么?

费英英:工作15年来,每天都是照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每天都跟孩子们在一起,我与他们共同成长,从19岁到34岁,5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成为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最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懂得珍惜。

南方日报:身处一线,你最关注哪一类热点民生话题?

费英英:希望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困境儿童,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给予更多的包容、更多的帮助、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走入家庭、融入社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

南方日报记者 崔洁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