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科技旗下拥有个人记账App随手记、全自动银行卡管理App卡牛等多款理财应用产品。其中,随手记作为集记账、理财、投资、理财社区为一体的个人及家庭全面资产的管理工具。

“坦率地讲,成为一家估值10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CEO不是我的追求,不值得我从金蝶离开创业,不值得投资人支持。”在随手科技C轮系列融资发布会现场,随手科技的创始人、CEO谷风告诉记者。
10月10日,随手科技对外宣布完成2亿美金C轮系列融资。而早在9月28日,随手科技与KKR已联合宣布签订最终投资协议。
随手科技旗下拥有个人记账App随手记、全自动银行卡管理App卡牛等多款理财应用产品。其中,随手记作为集记账、理财、投资、理财社区为一体的个人及家庭全面资产的管理工具。随手科技与美国的财务软件Intuit在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矩阵上相似,也被称为“中国的Intuit”。Intuit最新的市值达到370亿美元,但这家在国内记账理财APP领域中绝对领头的公司,目前尚没有明确披露其估值。
不过,根据2016年12月其曾经的股东昆仑万维在转让随手科技股权时发布的公告,随手科技 6%的股份以约2400万美元的对价转让。以此估算,当时随手科技估值约4亿美元。回看2015年4月昆仑万维通过源码资本投资随手记B+轮融资时,昆仑万维投资金额1650万美元,间接持有随手科技8.25%的股份。按此计算,随手科技公司估值约为2亿美元。不到两年的时间,随手科技的估值已经翻了一番。
而且,随手科技在2016年按照谷风的预期进入收获期,实现全年盈利,营收超过4亿元。在2015年12月31日,随手科技还是一家净亏损9094美元,净资产1848.59万美元的公司,据公司人士透露,随手科技目前已经实现净盈利。
独角兽不是随手科技的目标,因为它的目标更大,超越Intuit在谷风看来是非常容易的事。“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很难不获得第一。而且美国的金融有线上替代线下的过程,中国没有历史包袱,能够带来更大流量。”
破例投资
据了解,本轮融资由KKR集团领投,红杉资本、源码资本、凡普金科跟投,腾达资本在本次交易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将用于加大在财务数据挖掘和金融智能化服务领域的技术投入,全面增强随手记系列产品流量货币化经营和金融交易的撮合能力,强化在财务金融领域的领导地位。
KKR大中华区副总裁广东介绍,KKR从2016年3月份第一次跟随手科技管理层接触,中间保持了一年多的联系,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才真正有机会讨论这次的融资。经过5个多月的工作,终于在10月份完成合作协议。
KKR自2007年开始,通过其旗舰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和中国成长基金在中国进行投资。KKR已经通过这些基金在中国市场完成了11笔私募股权投资,其中大部分是由KKR自主开发的排他性项目。
KKR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杨文钧介绍,KKR进入中国的11年里,在农业、制造业和金融产业深度涉足。KKR目前的被投企业包括中金公司、中粮肉食、福建圣农发展、青岛海尔和江景物业等。
“随手科技是在中国首笔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杨文钧向记者透露,KKR的投资规模通常较大,动辄3亿美元或以上,此次投资随手科技其实是破例。
对于记账理财类APP,此轮融资金额的确巨大。不仅是与随手科技之前的几次融资相比,与同品类相比,也是史无前例的。
KKR看好随手科技,更看好中国金融科技市场。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最大的痛点就是融资成本过高,主要原因是风险系数上无法做精算。但是像随手科技这样的公司,把大量的数据被整理、分析、精算后,能够大大降低个人或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提高整个社会成长的动能。”杨文钧说。
KKR大中华区副总裁广东认为,中国的金融科技主要介入的是两个方面,金融消费者的信用端和理财端。“随手科技是少数能够同时踏入两端的企业,因为金融总是有波动的,但随手科技能够提供比较平衡的产品,我们很少看到其在不同的周期上有特别大的波动。”
在C轮融资之前,随手科技已获多轮投资。因为随手科技创始团队源自金蝶集团,金蝶集团创始人徐少春正是随手记的天使投资人,曾在2010年个人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作为随手记的启动资金。包括红杉资本、复星集团以及源码资本在内的多家全球知名投资机构投资,此次参与跟投的红杉资本、源码资本已连续多轮参与随手科技的融资计划。
经历了多轮融资后,谷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随手科技计划在2018年底启动IPO,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
流量巨头
随着中国财务规模急速增长、个人财务结构日趋复杂化,个人记账理财类APP市场逐步引爆,参与者众多。
根据易观发布的《2017年第2季度记账理财应用市场监测》显示,记账理财领域梯队性明显,随手记以1415万的活跃用户规模领先,51信用卡管家、卡牛信用卡管家分别以651.9万、594.4万活跃用户处于第二梯队,挖财记账理财、口袋记账、圈子账本等处于第三梯队,微记账、有鱼记账首次进入前十榜单。
随手记已经远甩对手一个身位,随手记用户规模超过2.2亿,卡牛超过8000万,随手记系列产品的用户规模目前超过3亿,品类市场占有率接近70%。
易观金融分析师田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手记和卡牛已经占据了记账理财市场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且卡牛的增速非常稳定,记账理财领域的格局已经稳定,这样的格局会继续保持,并且随手科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记账理财市场的增量用户规模的增速已经有所减缓,主要是挖掘存量用户的剩余价值。
随手科技的优势在于定位了一个品类。随手科技副总裁、随手财富总裁吴晓慧指出,随手记发布于2010年6月1日,在随手记发布前市场上有180多款产品,但是没有哪一款产品的用户规模超过50万。也就是说,在随手记发布之前,记账理财应用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品类。
除了记账理财品类外,即使在投资理财领域随手记的用户规模也相对可观。根据易观数据,用户排名前五名的是京东金融、随手记、蚂蚁财富、天天基金、51信用卡。
谈及竞争力,谷风给记者打了个比方。“美食顾问和健身顾问的饮食建议不同。美食顾问是站在供给侧,健身顾问是站在需求侧。表面上大家都叫金融科技、都是智能金融,但角度是不一样的。”谷风指出,随手记回归需求,让用户立即行动,“劈头盖脸”记一笔,将个人财务数字化,再通过大数据方法算出适合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随手科技依然在坚持引流。
“随手科技是我们唯一看到的从始至终一直都在做FinTech而不是在做TechFin。很多公司从引流入手,最后变成自己做借款。引流赚的是辛苦钱,所以很多公司慢慢就去做TechFin,而没有在专业上继续投入。”杨文钧说。
田杰认为,随手科技这种盈利模式非常健康,能够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随手记需求导向表现非常好,拥有稳定的流量之后,基于随手记本身就是账单管理工具,再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或投资计划,就非常容易产生规模化的流量变现。”
而且田杰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的主要思想是让金融机构做金融的事,互联网公司只做导流,不做金融。对于随手记这类本身就做导流的公司是利好。
“随手记专注于记账领域,既没有牌照风险也没有太大的竞争压力,如果转型做一个综合类金融平台,反倒会有更多的束缚。”田杰说。(编辑:贾红辉,邮箱:jiahh@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