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不是租客的救世主,他的真正目标是……

财经网
2017-10-13 23:02

这两日,支付宝和银联接连大方宣布杀入房屋租赁领域,更号称要用“信用租房”颠覆传统房屋租赁市场。

实际上,所谓“信用租房”最大的革新在于其力求实现的“压零付一”租房结构,从而减小房客的资金压力。

但除此之外,信用租房对于房屋租赁市场中的其他顽疾或许并无更大改观。

尽管如此,支付宝们的这一行为对其自身来说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因为通过租房业务捆绑更多用户的消费金融或许才是它们的真正目的所在。

万亿租房市场与租房大军的两大痛点

巨头杀入租房市场,这其中的“钱景”一定不可限量。但现如今,租房市场却并不太平,其中最弱势的群体可谓是广大的租户同胞了。

没房子就成了弱势?这种局面也该改变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3亿人,而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已上升至2.45亿。基于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数量,租房市场的需求也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热度。

根据链家研究院此前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2020年、2025年,中国的房屋租赁市场租金规模将分别达到1.6万亿元、2.9万亿元,2030年预计将超过4万亿元。

伴随着购房价格的居高不下,租房者俨然成为了政策方面必须认真对待的一大群体。但由于以往户籍制度的影响,漂泊着的租房大军往往很难拥有在一个新城市生活的完整权利。

今年下半年以来,不断有重量级城市加入“租购同权”和“租房落户”的政策制定行列中,租房户的权益正在慢慢得到保障。

与此同时,租房市场也逐渐成为巨头们下注的对象。据了解,当前已有不少房企涉足了房屋租赁市场,以应对传统开发模式面临的高地价、强调控挑战。

例如万科的“泊寓”、万达的“文旅公寓”、龙湖的“冠寓”、旭辉的“领寓”等长租公寓品牌等。

△位于上海闵行区的万科泊寓公寓

一个新的房屋租赁局面蓄势待发,但这个市场显然还有些没准备好……

租房大军的痛点:房屋信息不透明、资金交付压力大

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考验着大中城市的承载力,而从根源上来看,当前房屋租赁市场中的诸多问题实际上都指向了房屋供需关系的不对称。

近日,58同城数据研究院发布了《2012年-2016年5年租房趋势报告》,其中指出:较2012年,2016年全国租房需求增长102%,但出租房源供应量仅增长93%。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中,出租房屋的供应量相较于需求量有着明显的差距,而这一差距逐渐衍生了租房市场中的一系列其他矛盾。

从房客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体现在房屋信息不透明以及一次性资金交付压力过大。

首先是房屋信息的不透明。从商品房出现到今天,我国的租房市场走过了2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包租公们却逐渐从镁光灯下消失,换来的是大批房屋中介的登场。

据住建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6亿人在城镇租房居住,占城镇常住人口的21%。其中,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要群体。但是,大多数人的租房之路都并不顺畅。

根据《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状况调研报告》,约73.7%的受访者表示在租房过程中遇到过权益受损的情况。而这背后重要的原因来自于房产市场中信息的不透明。

传统的租房是典型的线下或O2O模式,由于租赁房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多样化,房源基本上都掌握在中介机构和公寓运营商手中,因此,获取真实有效的房源信息就成为租房大军的一大“痛点”。

与此同时,租客找房子,需要下载众多公寓运营商的APP,通过一个个互联网平台去浏览,信息量太大,不胜其烦。

有人戏称,在大城市里走过最长的路就是租房中介的套路。这话不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每年因租房上当受骗的人数不胜数。

租房大军的第二个痛点来自于租金交付形式的压力。

当下租房市场普遍存在“押一付三”、“一年一签”等规则。所谓"押一付三"就是承租人以一个月房租作抵押,每次付三个月的租金。"押一付三"的首次付款是付4个月的房租,第2次付款是在入住的3个月内。 

  

在合同到期时,承租人没有违约或者损坏房屋、设备的情况下,押金将会完整返还给承租人。这种交付形式主要是为了防止承租人反悔不租以及避免因房屋闲置造成经济损失。

但这样也对租房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如果租一套月租3000元的公寓,那么房客第一次就要拿出高达12000元的房费,此后几乎每三个月交付一次9000元的租金。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手头不宽裕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份较重的压力。

支付宝们的真实目标:捆绑用户的消费金融

针对租房市场中的种种痛点,支付宝等支付平台或许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与此用时,它们的真实目的可能已经暴露,那就是通过租房功能捆绑更多用户的消费金融行为。

信用租房没有那“神”。

无论是支付宝还是银联,此次介入租房市场中最大的噱头都是所谓的“信用租房”。对于传统租房形式,信用租房相最大的改变在于通过信用体系约束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

换句话说,信用将会代替押金作为房客租房的担保,房客没必要再一次性交付几个月的房租以及押金,而改用“付一押零”的形式。

如果这一思路能够顺利执行,从房客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有利的。但在支付宝宣布推行信用租房之后,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首先,无论是支付宝还是银联,在信用租房的业务中,其充当的也只是一个“大中介”的作用,它们相当于编了一个大篮子,把各家长租公寓的小中介统一起来经营,进一步核查保证房源的真实性并且简化交易。

但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支付宝介入租赁市场的其实只是押金的担保,预期的也仅是租赁的支付。同时,银联与支付宝均没有参与租赁市场房源供应与市场成交,只是提供交易环节的金融与支付服务,不改变供需结构,所以对租金市场不会带来很大冲击。

另外从房源的透明度角度来看,能被支付宝及银联“收编”的房屋中介,其所持有的房源在质量和真实性等方面上已经处于该市场中的领先位置。而更大多数透明度有待提升的房源或许也并不在这类金融平台所触及的范围之中。

因此,支付宝和银联的对于房源真实性和透明度的保障的作用也有些无关紧要。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芝麻信用、腾讯信用等均没有拿到其觊觎已久的人征信业务牌照,而就在不久前,一则揭露芝麻信用刷分黑色产业的新闻也使得芝麻信用的处境更加尴尬。

据有关媒体爆料,利用芝麻征信体系的漏洞,用户可以相互刷分,变相恶意提升芝麻信用分。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芝麻分的水分就会越来越高,那么与其关联的租房市场也会受到牵连。

因此,支付宝若要大肆推广信用租房,就必须对其信用分的积累体系有更加严谨的管控。

个人信用变现:支付宝们的真实目标

在以上情况下,支付宝和银联进军租房市场的真实目的显得十分加耐人琢磨。

有观点认为,不论是支付宝还是银联,他们的目的或许并非想争夺租房市场的霸主地位,而是要在支付、信用基础上,叠加消费金融。

中国银联商业服务事业部地产行业总经理任天峰表示,通过(信用租房)参与建设和交易获得的基础数据,我们会建立起一套评价标准。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据此提供消费分期、贷款等金融产品。

对于支付宝来说,通过免押金租房,其平台也身能获得更大量的客户数据,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支付宝和芝麻信用的江湖地位。在具有一定规模效应之后,租房客户数据能和支付宝的其他服务形成数据链,进一步提升支付宝的价值。

看来醉翁之意不在酒,所谓的信用租房,瞄准的还是广大租客的钱袋。

而这样的租房市场,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财经网  参考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中新经纬,金融之家,亿翰智库,华讯财经,北京商报,每日经济新闻,锌财经,经济观察报等)

(编辑:曾静娇)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