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报告通篇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北京报道
2017-10-19 07:00

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就报告的一些亮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他认为,报告通篇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报告的五大变化和亮点

《21世纪》: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九大做的报告有哪些新的变化和亮点?

张占斌:首先,报告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伟大的思想,进而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既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也为我国下一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其次,报告通篇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第三,报告提出了“14个坚持”,这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其中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四,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报告提出了2020-2035年和2035-2050年两个建设阶段。这是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路径的阐述。

第五,报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在既有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基础之下加了一个“美丽”,再次突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性。

《21世纪》:如何理解报告提出的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张占斌:首先,这开启了我国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向现代化强国的迈进的伟大征程,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富起来,还要强起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历史性的新台阶,很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现在办成了,这也表明我国进入了历史性的新发展阶段。

其次,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旗帜鲜明地作出了这个重要的历史性判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是“指南针”

《21世纪》:关于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该怎么理解?

张占斌: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谓不平衡,主要是相对于“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而言,具体可能包括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的不平衡;所谓不充分主要指的是民生方面的短板,比如住房、医疗、教育和环境等领域尚未达到老百姓满意的程度,需要加强这些领域的供给。

《21世纪》:报告通篇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怎么理解?

张占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为民的根本要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近年来,我国改革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十二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居民收入增速连年跑赢GDP增速,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建立起覆盖13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今天的报告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要求

《21世纪》:报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此该如何理解?

张占斌:根据报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影响力。未来是不是高速增长,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看重,而是更多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以更好地化解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也体现了中央对质量强国提出了更高要求。

报告还提出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市场经济改革的重点,并具体提出了“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改革目标,这是评判经济体系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准。

此外,报告还强调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虽然我们有一些企业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但核心竞争力仍不强,因此我们需要培育更多的通过市场打拼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这方面,民企也大有可为。

《21世纪》:报告提出了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你如何理解这个新格局?

张占斌:报告有很多新提法,比如“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这体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气度、胸襟和格局,表明了中国对外开放也将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编辑:谭翊飞)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