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确定了12个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点,强调通过试点在国内集聚改革开放的内生动力,而自贸区更多强调参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未来这两方面将出现更多的合龙与接轨。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同志在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习近平强调,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对外开放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如何理解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的意义?中国将怎样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与既有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有何区别?
就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赋予自贸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
《21世纪》:报告提到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对此应如何理解?
白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先行先试,一个是复制推广。
一方面,试验田所试验的品种都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如果囿于狭小的范围内,只有较小的权限,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扩大改革自主权,才能有更大的试验操作空间。
随着自贸试验区越来越成熟,其定位越来越高,比如上海自贸区已经进入3.0时代,正在打造“三区一堡”,其进一步的试验难度会越来越大,需要赋予更多的权限。
另一方面,自贸区已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其在更大范围的推广需要放松一些权限,当初在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暂停了“外资三法”部分条文在自贸区的实施,这属于开个口子、特事特办。但从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来看,不能老是特事特办,因为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措施只是折中一下,没法完全达到当初的设想。
所以自贸区将形成一个有序开放的坐标系:先行先试是往高处走的纵坐标,推广复制是横坐标,两者共同发力,才能形成一个更大面积的开放面,从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21世纪》:有可能在哪些领域扩大这种自主权?
白明:中国的开放是循序渐进的,随着一些内容的成熟,原来没有开放的项目可以适度、有序地放开,所以中国的负面清单已经更新到第四版了,包括资本项下的开放,以及整个金融业的开放都在有序推进。这一方面需要自贸区做必要的压力测试,另一方面也要结合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来推进。
中国已经确定了12个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点,强调通过试点在国内集聚改革开放的内生动力,而自贸区更多强调参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未来这两方面将出现更多的合龙与接轨。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21世纪》:报告提出,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能否介绍下自由贸易港?
白明:实际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作为FTZ(Free Trade Zone自由贸易区)的一种,自由贸易港一般处于港口等交通物流枢纽,在功能上,更加方便外国船只自由出入,如外国货物的进出、装卸、分选加工、重新包装、储存与过境中转,以及专门进口原材料进行外贸加工再出口等,也可享有免征全部或大部关税等优惠待遇。
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也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
根据方案,上海的自由贸易港区将在口岸风险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监管手段,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手续。探索实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21世纪》:这是否意味着,自由贸易港是在自贸试验区基础上的升级?自由贸易港有可能出现在哪些地方?
白明:现在还很难认定“谁高谁低”,更多还是在功能上有不同的特征。
实际上,上海自贸试验区也包括外高桥、洋山港等港区;浙江自贸区在舟山就更倾向于自由贸易港区;天津的天津港保税区,深圳的盐田港,这些自贸区本身就带有港区。
但是未来会不会有专门的自由贸易港,仍然需要观察。“比如说,江苏现在还没自贸试验区,当初江苏连云港就是以自由贸易港区的名义来申报的。不确定类似这些地方是否会建设自由贸易港。”
《21世纪》:上述方案提到,自由贸易港区要对标国际最高水平,是否意味着将可能以新加坡、中国香港为参照标准。如果按此对标的话,我们还有哪些需要弥补的地方?
白明:新加坡、中国香港是两个重要的参照标准,近年来中国内地进步很快,我们内地港口的吞吐量、基础设施并不比新加坡、香港差。但在管理能力、管理体制、效率和国际化服务上,还是有所差距的。毕竟它们起步很早,而且中国内地整个的开放涉及很多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变革,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这两地作为自由港,实现了很多政府行政职能的让渡和弱化,在这一方面,内地建设自由贸易港可能存在一些差别。
从范围上看,中国内地各个自贸区是以120平方公里为限的,而新加坡有六个自由贸易园区,香港则是全境自贸区,其面积为几百平方公里到上千平方公里。
当然中国还可以借鉴比如韩国仁川自贸区,德国汉堡自贸区等地区。
通过开放促产业转型
《21世纪》:报告提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白明: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直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问题在于有限的供给能力。如今中国产能雄厚,不存在供给能力上的问题,更多的问题是来自于结构上的。这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结构,而对外开放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举例来说,如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高,就有增加乳制品消费的需求,但是中国在这方面资源有限,其供应的增加又面临草场沙化的问题,这就需要扩大国际资源的供给,中国通过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提高乳制品进口量,既满足了百姓的消费升级需要,也有利于治理草场沙化发展绿色经济。
实际上,开放本身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多年来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动力。
仍以乳制品进口为例,中国可以进口原奶,在国内进行封装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也满足国内的需求,甚至能实现对外出口。
从结构上看,随着中国消费升级,当前在不少方面国内供给还没法满足市场需求,境外消费就是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反映。面对这些境外消费,要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要反思自身问题,通过开放刺激国内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xiaoxt@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