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经济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北京报道
2017-10-24 07:00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

何谓现代化经济体系

《21世纪》:为何十九大报告要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赵昌文: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经济基础。

《21世纪》:如何理解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怎么判断经济体系是否现代化?

赵昌文:第一,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意味着更加科学高效的发展方式。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是资源和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这是很难持续的。事实上,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力的数量已经开始下降,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投资的边际效率出现下降,依靠资本投入推动增长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也越来越强。因此,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依靠“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意味着更加合理优化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内部供给与需求的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和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的失衡。

我们固然需要一个现代的金融业和健康的房地产业,但高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和高房价并不是经济结构优化的标志。

第三,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意味着更加创新导向的增长动力。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由于资源和要素条件的变化,我们必须适时改变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更多处于中低端的状况,以提升和加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尤其是在一些战略性产业领域中重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突破,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毫无疑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经济发展更多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必须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四,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意味着更加健全完善的宏观管理。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不仅仅是从生产力的角度进行观察,而且也必须从政府宏观管理的角度进行观察。从本质上讲,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至关重要的提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必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必须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不仅仅是生产力的现代化,也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保证企业的纵向流动性

《21世纪》: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你认为,哪些产业可能产生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赵昌文: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当前中国制造业的主要优势和不足是什么。

从优势看,第一,健全的产业门类。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第二,突出的产业地位。2014年,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20.8%。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所涉及的电子信息、互联网、新能源等产业规模居世界前列。第三,部分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的名片和含金量逐步得到国际认可。例如,航空航天制造、高铁、移动通讯、核电等。

当前存在的挑战主要有:一是中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挤压、低成本优势快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两难局面。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中国制造业向发达国家的“回流”和向发展中国家“分流”的趋势已经开始,尽管这种趋势并不是单向的;二是相当部分的制造业领域被长期抑制甚至固化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总体竞争力不强。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业部门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消耗与环境污染,只是换取了很低比例的利润,而国际竞争挤压却决定了改变这一格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前不久,德勤旗下的全球消费者及工业产品行业小组联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2016年中国排名第一,美国第二。但其预测,到2020年美国将超过中国位居世界第一。虽然国际机构的预测只可作为参考,但是,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必须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具体的产业领域看,我国在先进制造业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上,在高技术制造、装备制造、服务型制造等领域,都有可能产生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1世纪》: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对此,你有哪些政策建议?

赵昌文:我国企业90%以上是中小微企业。我只讲一个观点,即纵向流动性。一个社会没有流动性就没有活力。同样,企业如果没有流动性,恐怕很难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动力。如何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成长为大企业,这其实就是企业的纵向流动性问题。

如何保证这种纵向流动性?关键是两点:第一,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加大对大企业的反垄断。政府监管部门一定要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第二,一个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必须保证中小企业有更多机会得到增量创新资源,而不是把所有的关注焦点都放在大企业上。这个应是政府可以有所作为的一个方面。

(编辑:包芳鸣)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