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赵建军:我们现在处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最佳窗口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北京报道
2017-10-24 07:00

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就此,21世纪经济报道(下称《21世纪》)专访了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赵建军。

体制改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向

《21世纪》: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新的论断?

赵建军: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过去五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行了总结,称之为“成效显著”。报告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中,“进行伟大斗争”的五个“更加自觉”中,最后一个就提到“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要解决面临的生态问题,迎接自然界给出的挑战,我们必须走生态文明的道路。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主要的论断创新,我认为有两点。首先,这次报告中,“国际合作”、“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词出现得更为频繁,可以看出我国要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治理中扮演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目标与决心。

其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将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向,要坚定地走绿色发展之路,解决生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并总结现行生态文明建设及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瓶颈,进行制度优化、改革和创新,让生态文明取得更大成效。

《21世纪》: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绿色发展,首先要加快建立三个体系。如此你有何建议?

赵建军:第一,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第二,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第三,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这三个体系的建立,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利用结构向低碳化转型,加强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能源生产综合效率。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低碳经济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提高高碳产业的准入门槛,加快引导传统产业走低碳化道路。要强化科技创新支持,降低企业低碳发展成本,确定低碳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强化对低碳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加强产学研合作。

此外,十九大报告还在节约和循环上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国家和企业层面应在生产生活中践行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二是要培养民众节约、低碳的意识和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逻辑

《21世纪》:十九大报告提出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对此你有哪些政策建议?

赵建军:党的十八大之后至2030年前后,中国处于不断发展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既是最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窗口期,也是最佳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窗口期,不容错失。

改革逻辑是,建立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通过灌输、自发到自信、自觉,培育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打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保证环境与发展决策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与考核的真实性;通过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及与之配套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与考核、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机制来走出环境保护监管监察不力的困境;通过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行政拘留、按日计罚、引咎辞职等严厉的环境法律责任和严肃的党内纪律惩治机制来保证法律的充分和公正实施;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司法介入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促进环境共治,使环境保护真正进入“五位一体”的大格局,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入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格局。要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边建设边改革,基于城乡差别、东中西部地区差别、第一二三产业差别开展目标和政策的分类施治,不搞“一刀切”。对于环境保护目标和政策的制定,要开展区域和行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评估,建立经济可行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制度。

《21世纪》:十九大报告提出,过去五年中国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你认为中国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赵建军: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当年,中美作为两个最大的碳排放国合作签署了《巴黎协定》,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表率。然而今年美国却宣布于6月1日退出《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成果来之不易,凝聚了国际社会最广泛的共识,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明确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巴黎协定》所倡导的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相符,无论其它国家立场如何变化,中国都应继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认真履行《巴黎协定》。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维护者和推动者,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中国应与参与协定的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巴黎协定》成果,推动协定实施细则的后续谈判和有效落实,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除此以外,中国应与欧方继续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有效沟通与务实合作,维护和推动气候变化多边治理进程,承担新时期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积极引领者。

但是作为一个面临着诸多挑战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应做到有限担当。中国首先要做的是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履行自己的承诺:第一,推进绿色低碳、生态文明转型发展进程和实效;第二,积极主动履行中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推进《巴黎协定》目标的实现;第三,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合作,提供道义领导,推进国际气候制度的完善;第四,注重与全球治理的实际或潜在主导者、引领者、中坚者、协力者形成联盟,求同存异;第五,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和前提下,通过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具有市场前景的资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

(编辑:张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