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互金高规格论坛上,大咖们讲了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侯潇怡 北京报道
2017-10-29 15:43

在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论坛上,监管与行业大咖共论数字普惠金融,加强风险防范,坚持科技驱动。

10月28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暨《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7》发布仪式”在京举办。

保监会原副主席李克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央行原副行长郭庆平、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中国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央行参事室主任刘萍等数十位监管与金融机构行业大咖聚集一堂,热议数字技术给普惠金融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

什么是数字普惠金融?

中国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提出当前数字普惠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包括传统大型银行和互联网企业结合建立线上的信用贷款和新型互联网银行;第二种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银行高度融合形成的直销银行的子公司模式;第三种就是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从事金融业务,目前比较代表的就是网络借贷,通过利用数据技术为出借人和借款人进行服务。

而对数字普惠金融网络借贷的监管,李均峰认为应该坚持六大原则:对于网络借贷的监管,在监管主体责任上应坚持协同监管的基本方略;应该侧重行为监管的基本方式,对新兴业态特别是网络借贷监管,应该更侧重于事中事后的行为监管;坚持发挥市场监管的支柱作用;充分应用科技监管的监管手段,在监管上利用数字监管,利用技术监管;坚持引导市场主体,坚持小额分散的金融方式;监管上要贯彻包容监管的监管理念。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则表示,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建议引导并发挥好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的支持作用,夯实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数字金融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支持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互学互鉴、相互发展;形成鼓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相应的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

纪志宏还指出,目前为了防范化解相关风险,按照国务院部署,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

下一步,专项整治工作将深入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完善法律法规框架,创新监管方法,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施穿透式监管,贯彻落实好“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的基本要求,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行为监管体系、审慎监管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引导其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并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

全国政协常委、保监会原副主席李克穆指出,普惠是保险的初心,保险业将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促进保险在提高我国普惠金融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监管也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地完善监管机制,加强防范金融风险。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的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减少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的限制,推动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的问题。但也要看到由于数字普惠金融在业务模式、技术属性、风险特征等方面的新特点,我们在解决一些老问题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数字鸿沟,多重风险叠加等方面的新挑战。

李东荣建议,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一定要坚守普惠初心,始终聚焦小微企业、弱势群体、特殊人群等重点服务对象,着力解决好“三农”、创业创新、脱贫攻坚等薄弱领域存在的金融问题。还要加强风险防范,坚持科技驱动,并完善标准规则,并要不断加强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提高消费者数字金融素养,引导树立“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

普惠金融核心是商业可持续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萍明确指出,普惠金融不等于扶贫,不等于小额贷款,也不是商业信贷,它应该是一个广维度、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包括了储蓄、理财、支付、众筹、私募,应该是宽泛的。

刘萍指出普惠金融的核心应该是商业可持续,其中信用是基石。她还表示在普惠金融当中,一方面要有产业支持,另一方面也必须要有金融科技的理念和手段。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网络借贷专委会主任委员谢平指出,支付相比较存款和贷款,实际上在普惠金融当中更为重要。从支付的覆盖率来看,中国的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应该是世界第一的。这个世界第一主要取决于第三方支付,而第三方支付的基础是在银行账户,数据基础又是在三大电信运营商。给我们的提示是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国有银行为主做普惠金融是可以做好的。

谢平认为,普惠金融按道理不适合P2P来做。因为风险比较分散,违约的可能性比较大,没有信用记录。理论上大机构能够吸收比较低利率的存款,能够承担得起比较大的科技成本,能够内部交叉补贴,普惠金融的特点应该是大机构或者说比较大的正规银行来做。

“本来民间借贷是一个很窄的概念,但是因为有了金融科技以后就有了社会外部性了,外部性越来越大,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就体现出来了,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民间借贷和普惠金融的交叉,再加上金融科技之后,互联网金融以后显示出了很大的社会外部性,但是目前来讲我们还是没有办法解决它,”谢平提出。

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郭庆平则提出,我国的金融消费者也普遍存在着认知上的偏差。消费者一贯低估某些风险和高估他人对未来事件的过高保障,并存在高估金融经营和过度信任权威人士的意见和倾向。认知的偏差加重了金融消费者在信息与专业知识方面的劣势。

郭庆平建议,推动普惠金融深入发展,不断提升偏远地区弱势群体、低收入人群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要特别注意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均衡、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平衡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理念和战略举措是深入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要注重加强监管,规范金融机构行为,要注重发挥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

数字技术有望解决普惠金融痛点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表示,有人说金融天生嫌贫爱富,嫌贫爱富是历史上金融能够在商业上可持续的前提条件,而今天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这个前提条件。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也为普惠金融的规模化带来了真实的可能性,数字普惠金融是未来发展热点。

“因为有了数字信用,用户才能够享受更普及的金融服务,消费者可以自由的进入无人超市消费,这些千千万万的小微企业、创业者可以获得信贷。海量碎片化的需求,也就是普惠金融的需求,只有通过技术的发展才能得到大规模的满足,而且是长在场景中的金融,是和实体经济结合的金融。数字技术为解决金融的两个大难题带来了希望,”陈龙表示。

腾讯集团副总裁江阳坦言,近几年联网金融领域确实出现了不少乱象,也有些企业确实是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违反基本的金融规律,全然不顾客户利益,以创新之名行套利之实,也有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迷失了自己,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要求,这些其实都是忘记初心的表现。目前行业已逐步步入正规,现在提倡坚守初心、统一认识正是时候。

江阳表示,做普惠金融有两个痛点:一个是触达性不够;二是服务成本过高。但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恰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她认为,可以把金融服务分为刚性和柔性两部分。刚性是指支付服务,支付是一切金融服务的基础;柔性关键在于定价,而定价的基础是对信息的分析。但机构在普惠金融实践中创新要合法合理;要有精诚合作的精神;要有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表示,目前中国有很多机构从事普惠金融相关事业,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鱼龙混杂,但是在客观上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民间借贷的阳光化和规范化,也有效的降低了一些地区的民间借贷的成本。

周治翰还指出,当前普惠金融的市场空间,得到了很多关注的是零售场景和消费场景,但是更重要的是生产场景,工业、农业、商贸,可用的大数据也不仅仅是电商的大数据,基于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情况,这些数据可以也对农业生产组织进行授信。

(编辑:李伊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