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0月29日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共同举办的第83届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暨2017新兴经济体智库年会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这三大变革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是问题导向的。”刘世锦分析,首先是质量变革,我们过去将近40年的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也已经相当大了,但质量水平还不是太高。我们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8000美元,发达国家已经是4万到5万美元以上。我们到底差在什么地方?其实就是差在很多细节上,(差在)很多我们质量上不去的地方,特别是一些产业制造的环节。
其次是效率变革。刘世锦说,中国现在还有不少低效率的地方,比如行政性垄断、经济泡沫和金融风险,其实都是效率不高的问题。
最后是动力变革,刘世锦分析,中国劳动力总数已经在减少,但经济还要增长,所以工资又在上升,下一步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把中国过去劳动力人数多的优势,怎么转化为中国人力资本的优势。
“这三大变革可以做这么描述,就是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一个基础。”刘世锦总结说。
针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目的”,刘世锦则认为,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问题,需要通过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加以推进。他主要从5个方面展开阐述:
第一,要解决好对增长目标的认识和机制问题。十九大提出新“两步走”发展战略,但没有GDP增长指标。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怎么提高它的质量和效益,中国实际上高速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了。所以,以后再也不能让不切实际的高增长指标阻碍我们经济转型的顺利推进,阻挡中国真正转向一个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在经济发展目标上,更多的还是要关注就业创业、质量效益、经济的稳定性、经济的可持续性。
第二,要稳定社会、市场和企业家的预期,这个很重要。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另外,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这传递了很多信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市场,特别是我们的企业家都需要看到,中国有一个清晰的长远的发展目标,中国在坚定的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要保护产权,包括财产权、人身权、人格权。
第三,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降低全社会土地、能源、通讯、物流、融资成本。十九大报告中也特别讲了,打破行政性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中国现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相当多的成本比发达国家都要高,为什么?因为我们总体上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当然有资源禀赋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我们体制上的问题,没有充分的竞争,资源没有优质配置,这应该成为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第四,要推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和战略性重组。关于这一方面,想请大家特别关注一下一个提法,这次报告讲的是“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这应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讲的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再一次延伸或者提升。
第五,要更加重视创新环境的建设。下一步,创新是驱动中国经济很重要的动力,可能更重要的还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这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创新主体的稳定预期、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不同阶段集中产品的有效服务、产业配套和创新基础设施的支撑等。
最后,刘世锦还谈及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他认为,中国还要继续吸引外资,现在并不是因为缺资金,而是缺资金背后的技术、管理、供应链、品牌、营销渠道等东西。
刘世锦还说,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这将是中国经济下一步新的增长点和重点,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同时,要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朝前发展。
(编辑:李博)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