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俗文学文献数据库正式上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海银 广州报道
2017-10-29 17:43

10月29日,由中山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2017)》(下称《蓝皮书》)发布暨非遗保护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举办。

《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制度建设、宣传展示、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高新技术利用较少,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建设有待完善。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杭表示,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建设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措施,利用数字技术记录和保存非遗项目,对后续研究或重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地都在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此次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的成立将为非遗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的数据资源来自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宋俊华教授团队收集的珍藏史料文献,田野调查的图片、笔记与音像,传承人资料以及皮影戏相关的研究专著及论文。目前,数据库共包含非遗项目、史料文献、研究专著、研究论文、影卷、影偶、田野调查图片、田野调查音频、田野调查视频、田野调查笔记、传承人信息等11类资源。

“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的数据资源来自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黄仕忠教授团队编纂的《子弟书全集》,以及其他学者及研究机构的学术资源和互联网资讯等。一期工程利用技术手段对子弟书基础曲目、相关研究成果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子弟书专题数据库,为子弟书研究提供先进的辅助手段。目前,“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共包含基础书目、研究成果、研究学者、学界资讯四大子库。

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开展“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两个大型数据库的合作建设,利用数据采集、文献资源管理等专业的知识服务技术,对多来源、多类型的资源进行整合,提供先进的学术研究辅助,实现系列学术成果快速转化。

(编辑:李博)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