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马戏掘金 中国现场娱乐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徐维维 上海报道
2017-10-31 07:00

中国大众对马戏表演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动物跳火环,但加拿大国宝级马戏团太阳马戏试图用艺术和技术改变这一刻板印象。

2017年10月,太阳马戏经典剧目《KOOZA》(《浪迹天涯》)以上海为起点在中国七大城市开启巡回秀,表演不仅包括高空吊环、高椅、柔术、高钢丝等杂技,还综合了小丑演出、音乐剧和舞台剧等浸入式体验。

“中国是太阳马戏最重视的市场,我们公司的未来就在中国。”太阳马戏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iel Lamarre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2018年计划带来由电影《阿凡达》改编的《魅影-首次翱翔》(TORUK-The First Flight),而位于杭州新天地的驻场秀也将于2018年11月开幕,希望未来5年内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能达到20%至25%。

太阳马戏1984年成立于加拿大魁北克省,从街头表演开始,但此后用杂技表演和小丑艺术融为一体的现场娱乐表演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动物+驯兽师”马戏模式,成为全球最大的现场娱乐制作公司之一。

随着中国消费升级和泛娱乐产业的不断扩张,本土互联网、影视娱乐、旅游类公司都开始涉足演出市场,国际娱乐巨头显然也不想错过,不过如何进行本土化融合和技术创新也是其正在思考的问题。

加码中国现场娱乐市场

资料显示,KOOZA于2007年4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首次全球公演,此后在三个大洲12个国家的47座城市陆续上演,共有超过500万观众曾观看KOOZA。“KOOZA”一词源于梵文koza,意为“盒子”、“胸膛”或“财宝”,意在体现“盒子中的马戏”这一基本创作理念。

此次在上海的首演在场景布置上将公共广场改造为马戏场,Lamarre介绍,在每个城市的巡演都需要依靠当地供应商提供食品、生物柴油燃料、机械设备等供给,此次KOOZA中国巡演期间在中国包括餐饮、当地劳动力、住宿、交通、现场调整和租用材料等在内的直接开销达到14万美元,而国内外看秀游客消费约为1.40亿美元,由此估算KOOZA中国巡演总经济影响可达154亿美元。

事实上,太阳马戏与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已经合作了30余年,聘任了大量中国演员在全球各地进行表演。而自1996年开始,太阳马戏在中国已举行了1700多场演出。

2015年4月,复星集团联手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TPG资本收购了太阳马戏,其中复星集团持股25%,TPG资本持股55%。此外,加拿大养老基金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持股10%,而创始人拉利伯特家族信托基金持有剩余10%的股份。

此后,太阳马戏在上海外滩建立了亚洲总部。Lamarre表示,亚洲总部主要负责业务开发、销售、管理和行政等三大板块,随着太阳马戏在中国的逐渐发展,总部的功能也会随之扩大。

Lamarre透露,杭州驻场秀具体的场地还在建设中,目前太阳马戏已经在拉斯维加斯有大剧院,但这次在杭州的驻场秀剧院将更大,剧院科技将更创新,例如座位可以移动,观众也会随之移动。

“随着驻场秀在中国逐渐开启,未来我们还会招募更多的设计人员和艺术家。在杭州的驻场秀,将有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参与演出。”Lamarre透露,未来的驻场秀可能落户上海、北京,同时也在考虑一些能够汇聚众多游客的旅游型城市,比如三亚。

目前太阳马戏在中国与大麦网合作进行票务销售,Lamarre表示,未来还会与中国不同的销售平台合作,此外,由于社交媒体在中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销售板块会格外关注社交媒体和网络上的销售情况。

新技术与真人结合是趋势

目前,中国的马戏团表演内容仍以单纯驯兽、杂技表演为主,大部分马戏团都是常驻在旅游景区或者动物园进行表演。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朱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一系列动物保护法规的出台,尤其是2013年住建部出台《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杜绝各类动物表演,马戏团的动物表演节目减少,逐渐转向以杂技表演为主。

不只是在中国。国际上,太阳马戏与美国纽约大苹果马戏团(Big Apple Circus)和美国玲玲马戏团(Ringling Bros。and Barnum &Bailey)并称为世界三大马戏团。不过后两家由于以动物表演为特色,随着动物保护团体和舆论的抨击,面临运营成本高企、门票收入下滑等问题,在过去一年里相继倒闭。而太阳马戏被认为由于在形式与内容上与时俱进而硕果仅存。

外界曾有质疑认为国内外的观众群体在消费习惯、风俗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而太阳马戏在中国演出票价也较为高昂,可能会让不少消费群体望而却步。对此,Lamarre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那是五年前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市场变得复杂了。”

在他看来,中国人收入提高,会寻求国际化的品牌体验,这就是太阳马戏想要带到中国来的。“与中国其他的娱乐演出相比,太阳马戏的演出性价比非常高,未来的定价策略将继续符合中国市场的行情。”

Lamarre认为,现场演出在未来会大大受到新技术的冲击,如3D技术、虚拟视效、虚拟人物。“在未来,最好的现场演出形式是新技术与真人的结合。真人演出会带来情感和感官上的刺激,而新技术可以增强艺术效果,两者的结合会使演出更完美更精彩。”

他透露,太阳马戏设立了专业的研发实验室,而每年通常会投资数百万美元用于研发,大约占利润的一半。“未来我们将继续投入同等的比例的研发费用用于新节目的开发。中国作为太阳马戏最大的市场,很大一部分的研发费用都将进入到中国市场。”

朱悦认为,太阳马戏的革新能力、视觉展现力以及节目编排功力是国内马戏团所不具备的,竞争壁垒较高,但也面临内容本土化以及运营与成本控制能力的考验。

“马戏团的演出模式一般分为驻场演出与巡回演出两种。驻场演出由于没有住宿开销、设备运输等费用,利润空间更高,但受到场地的约束,因此仍需要高成本的巡演模式补充。如何规划演出的模式结构,实现效益最大化,将是对太阳马戏运营管理的一大考验。”朱悦表示。

未来太阳马戏或将面临激烈竞争。朱悦表示,目前长隆大马戏、宋城演艺等大型马戏集团已通过常驻景区在多个旅行城市开展表演,并通过高质量的节目与优秀的视听体验逐步建立起口碑。若未来这类本土马戏团开始切入城市生活演出市场,将与太阳马戏形成正面竞争。莫斯科大马戏团等国际马戏团也已经开始制定进入中国的计划。

股东的扶持或许也为太阳马戏在中国的布局扫清障碍。复星集团全球合伙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太阳马戏董事、豫园股份副董事长龚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太阳马戏与复星的全球幸福生态系统充分协同,如与地中海俱乐部合作的CreActive项目,已在法国Opio、多米尼加Punta Cana等度假村落地。未来,太阳马戏与复星会有更多协同项目进入中国,更好地服务好中国市场,也能与豫园等蜂巢城市项目紧密集合。

“目前结合中国文化,复星和太阳已经在共同着手开发新的剧目,成熟后将在中国和海外巡演,这也是中国文化自信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复星集团全球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唐斌也表示,复星注重的是走出去引回来的策略,即把太阳马戏引入和深耕中国市场,提升中国家庭客户的文化体验,更好地体现中国的文化自信,实现海内外IP之间的融通。(编辑:李清宇,邮箱:liq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