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
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10月24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这一报告正式开启了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大幕,对于促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长期实验性改革状态走向成熟、定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从实验性改革走向成熟定型
《21世纪》:应如何理解“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郑功成:报告将“人的问题”作为检验政党与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主要是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这不仅为党和政府在新时代发展民生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也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政权在民生领域的作为提供了评判标准与基本依据。
《21世纪》: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来说有何重要意义?
郑功成:这一报告正式开启了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大幕,对于促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长期实验性改革状态走向成熟、定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就此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开启了国家发展进程的新时代,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等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
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就不会再陷入一团迷雾之中,这一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使命就是顺应人民的诉求,在解除人民生活后顾之忧的基础上,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发展。
《21世纪》:如何理解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提出的目标?
郑功成:十九大报告为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提出的目标与方向,就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种定位表明,不断增进人民福祉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支撑,而社会保障制度的使命即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成熟的、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普惠全民并打破城乡分割、群体差距过大的局限,必须明晰各级政府的权责、各类组织的权责和享受社保待遇的个人的权责,同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适应,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并通过最大限度地调动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力量来不断壮大其物质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必定是一个多层次的制度体系。
有了这样的定位,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就一定能够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生活安全与生活质量预期,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1世纪》:我们该沿着怎样的路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要服从并服务于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发展道路。
一方面,十九大确立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步走战略,明确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强调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突出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这两个阶段的目标任务都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力支撑。因为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可能显著缩小人民生活差距;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可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更无法实现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十九大报告还对如何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出了总体部署,不仅包括了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与住房保障的全面发展,而且强调了全面建立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与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与产业的发展步伐,这些内容既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新时代的任务,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保障、社会互助等精髓。
有了这样的总体部署,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就能够避免走弯路,并可以行稳至远并终至大成,我国就完全可以为人类社会贡献出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文明。
改革任务依然繁重
《21世纪》: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各项具体任务,你认为有哪些亮点?
郑功成:一是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具有针对性,既表明现行制度存在底线不牢、网络不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也揭示了下一步深化改革必然会在这些方面下大功夫。
二是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表明了这一行动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我们可以预期在十九大后会出台有力的政策措施,迈出全面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的实质步伐。
三是明确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这是为了适应人口特别是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的需要,也是为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有效促进社会保险制度整合进而提升制度公平性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恢复住房的本源消费功能,通过多措并举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五是首次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与社会环境,体现出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有机结合,既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发展社会化的养老事业,同时不能放弃中国传统的家庭保障与社会互助优良传统。
《21世纪》:要达成前述目标,完成历史使命,当前还处在改革进程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接下来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郑功成:要完成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使命,还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并采取更为有力的深化改革举措。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无庸讳言,现行制度安排有普惠性而公平性依然不足,有多种模式而统一性依然不足,有分担机制而主体责任依然不清,有权利义务相结合而共建共享与个人责任依然不足,有政府主导而市场与社会力量调动依然不足,有法定保障而多层次依然不足,有现实保障能力而可持续性依然不足。
所有这些,均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必须尽快打破地区利益、群体利益固化的藩篱和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倾向,真正促进制度公平,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同时,确保制度改革沿着理性的发展之路稳步地循序渐进。
(编辑:谭翊飞)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