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决定按照10%的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以充分体现基本养老保险代际公平和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根据《方案》,对划入的国有股权,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要履行3年以上的禁售期义务,并应承继原持股主体的其他限售义务。在禁售期内,如划转涉及的相关企业上市,还应承继原持股主体的禁售期义务。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主要划转对象是中央和地方企业集团的股权,一般不涉及上市企业,不改变企业国有股权的属性和总量,此举不会大量变现国有资本,对资本市场影响积极正面。
此外在市场层面,近日市场中不乏声音认为,随着监管层的重点监控,题材水分少了,与业绩成长匹配度高了的“高送转”将更值得投资者关注。另外,不少银行股纷纷破净、市场估值有望提升,保险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价值投资者也可保持关注。
企业国有股权10%划转充实 社保基金有了新的筹资渠道
根据《方案》,从今年开始,国家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的国有股权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公益类企业、文化企业、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作为财务投资者,享有所划入国有股权的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干预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股权分红。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认为,“社保基金设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提供支持,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意味着养老保险有了国有资本这个强大的后盾,能够促进未来养老保险基金持续稳定运行。”
“划转国有资本是为建立补充社保基金的长效机制,随着国有资本的做强做优做大,将更好地体现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不会也不允许出现大量变现国有资本的情况。”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国有资本划转后,国有资本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股权分红,由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持有,今后由各承接主体的同级财政部门统筹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需要和国有资本收益状况,适时实施收缴。根据《方案》,对划入的国有股权,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要履行3年以上的禁售期义务,并应承继原持股主体的其他限售义务。在禁售期内,如划转涉及的相关企业上市,还应承继原持股主体的禁售期义务。
“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参与持股,将进一步优化上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对资本市场将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主要划转对象是中央和地方企业集团的股权,一般不涉及上市企业,对于少量涉及的上市企业,划转是原国有股东将其10%的股权转至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属于国有股权的多元化持有,不改变企业国有股权的属性和总量。《方案》要求,为确保划转工作落实到位,自《方案》印发之日起,划转范围内企业实施重大重组、改制上市,或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涉及国有股权变动的改革事项,企业改革方案应与国有资本划转方案统筹考虑。
银行破净股高达11家 银行股估值有望提升
《投资快报》记者观察到,在“漂亮50”连创新高的时候,近期银行板块的个股却是冰火两重天。截至11月17日收盘,招商银行大涨4.56%,报收于29.38元,创历史新高已成为下半年常态。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贵阳银行等均有不错表现。然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当天银行板块共有11只破净股,上海银行最近两个交易日硬生生一度被砸下了19%。交通银行市净率最低,只有0.77倍,其次为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则为0.78倍和0.82倍,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股的市净率也低于1倍。市场认为这一数量接近2015年8月份“破净潮”时期破净银行股的数量。
据了解,银行股可以说是“破净专业户”,多只银行股长期处于破净状态。在去年11月16日,破净银行股的数量为11只。追溯上一次银行股的破净潮是2015年8月26日,当时市场正处于大调整阶段。2015年沪指最低点位为8月26日2850点,当时破净银行股就有13只,而目前有11只,可以说相当接近。与此同时,《投资快报》记者注意到,证金公司对银行股的操作有增有减。国有五大行中,证金公司今年以来对于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一直在增持,且增持股份数量呈递增态势。证金公司在第三季度对于股份制银行操作积极,且明显以减持为主。对于平安银行减持力度最大,第三季度共减持该行9006.16万股。证金公司还减持了招商银行6279.94万股,减持光大银行5894.51万股,减持中信银行2972.36万股,减持兴业银行658.75万股。
银行股估值有望提升。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无论是从PB(市净率)还是PE(市盈率)的估值来看,银行板块均处在A股所有行业中的最低水平,对比海外同行,板块当前低估明显、性价比较高。后市随着业绩向好及不良率下降,板块表现仍有超预期可能,当下也正是银行股估值提升的好时候。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权益投资总监赵晓东近日表示,大金融板块中,保险股在上半年的组合中配置较多,但目前市盈率已偏高,而部分银行股或仍有相当不错的投资机会。
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2017年保费可以实现20%增速
耀眼的还有保险业不多的几家上市公司,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等股价都创出了近两三年来的新高。“2017年保险业保费增长速度还是会保持在一个高增长的态势,20%-25%的增速是可以实现的。”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在11月17-19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第14届全球年会上如是预测。近年来,中国保险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2016年我国原保费收入30960.01亿元,同比增长27.5%,保费收入已经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0457.32亿元,同比增长21.01%。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保险业虽然保持较快发展,但增速有所放缓同比下降11.17个百分点。
周延礼表示,中国保险业目前仍持续保持着健康发展的势头,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下一步要把保险的产品结构、资产结构调整好,使保险的资产质量更加优化,服务产品更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周延礼还认为,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保险业正迎来“走出去”的难得机遇,如电厂、输油管道、高铁、桥梁,都给保险业提供了很多机会,在陆路运输、海上运输以及空中运输都给保险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相比国内市场,这同样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本文来源财富动力网,未经财富动力网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合作请联系:周先生(020-66218370)】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