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赚30%+可惜?终于把高送转说清楚了

证券时报网
2017-11-25 20:29

三天后……

高送转炒作盛行A股多年,你是否依然看不懂“侠客们”的炒作逻辑?

时报君学堂再次开课了

“高送转是利好”

“只有业绩好的公司才能高送转。”

高送转,有转增股与送股之分

用资本公积里的钱就叫转增股

用未分配利润里的钱就叫送股

转股是这么回事儿

↓↓↓

有个小明面条店

注册资本100万

生意红红火火

因为在这里吃面的股民比较多

过了一段时间

有个股民股票大赚

因为他平时很爱吃小明面条

一高兴,捐了100万给老板扩大生意

这个属于公司溢价部分

不作为注册资本而是记入资本公积

又过了一段时间

小明面条厂上市了

股票面值1元,发行价10元

溢价发行的这部分钱也计入资本公积

最后老板把这些资本公积里的钱

转为公司的注册资本

这一过程就是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送股是这么回事儿

↓↓↓

小明面条店赚钱了

这个赚的钱,

放进未分配利润,按比例提取盈余公积

拿这两个的钱出来送股票给大家

这一过程就是送股

生产经营赚的钱放在未分配利润

然后用这个来送股

非生产经营赚的钱放在资本公积

然后用这个来转增股

转增股不用交红利税

送股要交红利税

红利税是这么规定的:

持股1年以上免税

持股1个月至1年收10%

持股1个月以下收20%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

业绩不好可以高送转吗?

答案是:可以

转增股用的是资本公积,与当期盈利没有任何关系

谁还没点资本溢价呢,这上市溢价就老高了

只要转增后,资本公积金不低于注册资本金的25%就可以了

再看送股,用的是会计上的留存利润

当期赚不赚钱也没关系

只要历史上有遗留的未分配利润就够了

反正公司也没有任何损失

股民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经营业绩不佳、营收现金不足以进行现金分红

采用这种会计手法

即取悦了投资者,又拉高了股价,顺利套现

真是一石三鸟

现在你还认为高送转是利好吗?

与业绩高成长匹配的高送转才是利好

即使不是利好,那也不至于是利空吧

呃,还真有一点利空

就是高送转后,注册资本金的增加

实际上是增加了有限责任的实际风险

本来一百万注册资本承担一百万的有限责任

而两百万的注册资本承担两百万的有限责任

同时收益却没有变化,所以股本增加了,每股收益其实是摊薄了

那什么是利好?

刘士余主席在痛批高送转的同时,也呼吁上市公司应重视现金分红

在这里我们要请上一位“三好学生”

那就是2001年上市的贵州茅台

上市17年,分红17次,累计现金分红436.49亿元!

最近5年的分红每股均超过4元!

仅在2006年搞过一次每10股转增10股的高送转

时报君你这样说太绝对了,我看海外市场也有高送转啊?

苹果2014年10送60

百度2010年10送90

腾讯2014年10送40

是怎么回事?

人家叫拆股

可没当成利好来炒作

就是单纯把100元变成5张20元的

票子面额小了,张数多了

其他啥都没有变

当年1拆5时,马化腾表示:

“只是数字上分配,但期望可降低投资者入场成本,增加灵活性。”

说完A股股王茅台、亚洲股王腾讯

再来说说世界股王——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截至最新,它的A类股价格是27.5万美元

当1964年老巴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控股股东时,公司股价仅16美元

为什么会成就世界股王

那是因为这么多年来,伯克希尔的股票从来没有高送转

上市时166万股,现在50多年后仍是166万股

不光不送转,甚至也不分红

因为老巴觉得自己的投资水平高

与其分红然后你自己去瞎买,不如投资给他

那你一股股票都能买套房了,散户根本买不起,怎么办?

人家就是要筑高门槛,让机构投资者成为战略投资者

形成长期而稳定的投资群体

不拆股、不派息

为的是把短线客对股价的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把钱拿来用做再投资

因为股价贵,他也希望投资者审慎决定

是不是要用一套房子的钱来买它

所以,从现在起,当一个理智的股民,好吗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梁宇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