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比尔•盖茨当选外籍院士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比尔•盖茨等成为“外籍院士”。
新当选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
新当选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业及医院18人,占26.9%。
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
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本次增选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国工程院说,通过本次院士增选,我院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覆盖和地区分布进一步改善,这将更有利于发挥院士群体的作用,推动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成长。外籍院士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也从增选机制上为今后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将为我国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院在国际工程科技界的影响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工程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附详细名单:
(按学部顺序排列,同一学部内按姓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新闻多一点】
比尔·盖茨与核电业
比尔·盖茨涉足核电业,具体由总部位于华盛顿州的TerraPower(泰拉能源)公司实施,这是一家专业开发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公司,网罗了一大批美国最顶尖的科学家。
据环保部网站11月6日报道,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11月3日在北京会见了美国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长、微软集团创始人比尔·盖茨。双方就行波堆以及共同关心的核电安全与核电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行波堆是一种满足四代核能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的金属燃料钠冷快堆,采用铀锆合金燃料,换料周期长并可以大量使用贫铀,机组可利用率设计值高于90%,具有高效利用铀资源、减少乏燃料卸出量等优势。2015年9月22日,中核集团与泰拉能源公司签署了行波堆合作文件,为双方开展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泰拉能源公司计划于2017-2026年间建设一座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的行波堆原型堆,本世纪20年代后期再建一座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行波堆商业堆。
比尔·盖茨:中国在软件开发领域潜力巨大
2017年3月24日,比尔·盖茨到访北京大学并以 “中国的未来:创新、慈善与全球领导力” 为题发表演讲。演讲中,比尔·盖茨分别从健康、农业、能源和技术等四个方面阐释了为何现今的中国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时代。
关于健康,他说,没有人能比屠呦呦教授更好地证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能力。屠教授是北大校友,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性。屠教授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在南亚、非洲和南美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的生命,堪称 20 世纪热带病药物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她的贡献得到了世界的认可。“目前世界上仍然有32亿人面临罹患疟疾的风险”,“如果让我为中国选择一个未来重点关注的领域,我希望中国能够领导世界消灭疟疾”。
提及技术,他说中国在软件开放领域拥有巨大潜力,他表示,当他还在微软工作时,从中国各大高校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和研发人员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接促使他们在北京成立微软亚洲研究院。
在北大演讲前不久,盖茨基金会发布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盖茨提到中国发展速度惊人。中国拥有全世界20%的人口,但是现在对全世界的创新贡献已经超出了这个数值。 在IT领域,中美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小的。另外,盖茨还称马云跟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都很乐观,对未来充满期待,愿意冒风险等。
(来源:央视新闻 原标题:比尔•盖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编辑:曾静娇)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