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工业结合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业企业发现问题之后找不到供应商解决问题,而供应商除了自己熟悉的企业之外,也很少与其他传统企业深度合作过。”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7年中国智造业年会”上,阿里云ET工业大脑首席架构师刘宇航介绍,阿里云正在构建工业智能化平台打破这一障碍。
2017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国务院人工智能战略规划发布之后,科技部于2017年11月15日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阿里云的ET城市大脑被选定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更早之前,在工信部2017年10月举行的全国云计算工作交流会上,阿里云正式承建国家级工业云平台,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共同发起建设“国家工业智能公共服务平台”。
阿里云“ET工业大脑”将承担国家工业云平台的体系建设任务,平台的服务对象为工业企业,先期目标是为500家大型制造企业提供服务,进而完成对10万家大、中、小型制造企业的覆盖,最终形成可持续的运营机制及专业的公共服务能力。
“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后,阿里一直在思考,我们能够为中国制造做点什么。”刘宇航介绍,“阿里并不是制造企业,但一直参与生产制造,每年的‘双十一’、6·18,阿里巴巴都在用数据指导生产,人才、技术、数据,这些最宝贵的积累,我们要把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的技术扎到生产线上。”
而阿里云ET工业大脑是阿里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推出的工业智能服务,集成了阿里巴巴集团十数年发展沉淀的计算能力、人工智能算法以及完备的互联网安全体系架构。
据介绍,除了阿里云的人工智能技术,ET工业大脑具有持续汇聚整合工业领域技术、经验与数据的能力,提供数据智能型的工具,优化制造业企业从企业信息化到制造装备、生产物料、物流运输、人力资源、数字化设计、模拟仿真、数字化控制的各个环节,通过输出“供、研、产、销”全链路智能算法,最大程度利用AI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刘宇航表示,目前阿里云ET工业大脑已在光伏、化工、钢铁、光电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项目。
其中,保利协鑫旗下的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8月引入ET工业大脑。由于车间的湿度、温度、砂浆上下部温度、导轮上下部温度等上千个生产参数都实时影响着光伏切片的生产,这些数据对于提高企业效率至关重要。ET工业大脑对所有关联参数进行深度学习计算,精准分析出与良品率最相关的60个关键参数,并搭建参数曲线,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和控制变量。随着与阿里云推进智能制造,保利协鑫切片事业部人均月产出已提升506%,生产周期缩短50%,直接人力成本下降45%。保利协鑫发布的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上升18.6%。
此外,2016年11月,阿里云ET入驻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中策橡胶智能工厂项目。中策橡胶集团多款轮胎产量在全国位列第一,橡胶是中策集团的主要生产原料,但作为一种天然植物,不同原产地、不同批次的橡胶都可能带来指标的波动,为此,中策集团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产品质检。
与阿里云合作之后,ET工业大脑对中策橡胶生产端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度运算和分析,并给出资源最优利用的方案组合。比如,哪几个产地的原料组合在一起质量最好,某个工艺处理环节该用怎样的参数配比可以使混炼胶的加工性能更稳定。这些方案使中策橡胶的混炼胶平均合格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而在整个制造业中,1%的合格率意味着上万亿的利润。
目前,ET工业大脑正参与到新能源、化工、环保、汽车、轻工业、重工业等不同制造领域,在流程制造的数据化控制、生产线的升级换代、工艺改良、设备故障预测等方面开展工作。刘宇航指出,在数据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竞争压力较大的行业切入,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释放价值。
(编辑:骆轶琪,邮箱:luoyq@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