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人工智能弯道超车路上的中国 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21世纪经济报道 白杨 北京报道
2017-12-01 07:00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逐渐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与此同时,国家也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从战略层面进行了系统布局。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战略目标: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要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11月24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7中国智造业年会”上,多位企业代表围绕“拥抱人工智能、领先关键领域”的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弯道超车

在谈及技术创新水平时,人们习惯拿中美两国进行对比,以此来衡量中国与领先技术之间的差距。

cloudera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凌琦表示,国内很多制造业企业所涉及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更多是在营销、产品设计等方面,而美国由于把很多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国内留下的制造业相对高端,资金也被更多投入到科技应用中,所以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会更快一些。

但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企业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中美之间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赶超美国之路似乎也不再遥远。

《规划》也提到,经过多年持续积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比如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尤其是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已世界领先。

超多维集团副总裁苏法认为,过去的几十年,中国企业在很多方面从起跑线就落后美国一大截,但现在,人们在谈论人工智能时,发现差距已没有被拉开很大。

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洪兴则以机器人产业为例提出,近十年,智能手机包括整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国内新兴企业带来了机会。这包括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红利,控制解决芯片和传感器的成本,然后用新的思路去设计工业机器人。

目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正逐步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一旦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了核心部件国产化,国内工业机器人是有机会赶超欧美的。”魏洪兴说。

此外,中国市场拥有的海量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以及开放的市场环境,都给正在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提供了广阔施展空间,这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所具备的独特优势。

百度云首席数据科学家沈志勇便提出,中国互联网公司非常擅长数据,产品迭代、产品功能设计和构造都是数据驱动。这也给人工智能的发展埋下了巨大宝藏,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就是生产的原材料。

正视差距

虽说存在赶超发达国家的机会,但前提是要知道自己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这才能对症下药。

《规划》中对此进行了较为清楚的描述。如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些不足,企业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科大讯飞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谭昶认为,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公平良性的环境,人工智能产业就无法发展。

在沈志勇看来,人工智能经历三起两落,往往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公众期望过高,最后失望也同样很大。所以行业的发展需要健康的环境以及正确的引导,要提升民众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认知。

阿里云ET工业大脑首席架构师刘宇航则表示,在互联网的生长态势中,首先要确立一个宏观目标,随后利用市场和技术的力量向该目标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力量极为重要,但各地政府的政策性指导以及影响,亦为关键,将在行业发展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和推动作用。苏法也认为这两点将决定人工智能产业的未来发展。“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下,中国的企业主要在学习和模仿,但现在要将理念转变为创造,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进行规范。同时,推动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企业、依靠研究机构,需要有国家的导向来促使观念的转变,这对整个产业界来说非常关键。”

不过从《规划》的发布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已经先行一步,还描述了人工智能的未来蓝图。

《规划》提出,到2030年,中国应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同时,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社会治理、国防建设各方面应用的广度深度极大拓展,形成涵盖核心技术、关键系统、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和高端产业群。

(编辑:骆轶琪,邮箱:luoyq@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