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樟资本范卫锋:六大步骤挑选最具投资价值的财经自媒体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17-12-12 23:34

12月12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21世纪新媒体中心承办的“2017财经新媒体峰会”在广州四季酒店举行,峰会主题是“赋能·智媒体时代”。

峰会上,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发表题为《财经新媒体的投资之道》的演讲。在他看来,技术是一切的推动力量,应该紧紧盯着技术去投内容、做内容。

那么,高樟资本是如何挑选项目的呢?

 

“最关键就是直接提出问题,然后去思考背后的力量,再去判断其本质是什么,再寻找结构性机会,然后判断赛道,找出选手。”范卫锋表示。

他认为,虽然两年前财经自媒体是最被低估的自媒体赛道,但是到了今天,财经自媒体在市场上已经被大量挖掘,未来财经自媒体一定是媒体板块中最具价值的。

以下为演讲全文:

感谢二十一世纪的报道,我是二十一世纪忠诚读者,到今天依然如此。

向各位介绍一下我们怎么样去看、去投财经自媒体?如果说在座的各位,在2016年上半年见到我的话,你可能会误以为高樟资本是一家专注于财经自媒体的基金,目前为止高樟资本的30多个项目,里面有14家是财经自媒体。在我个人的职业经历里面,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财经媒体工作,2000年进入证券市场周刊,后来进入证券时报,在证券时报体系内一直做财经媒体。

我是这样看待财经自媒体的逻辑:在这个车轮里面我们总觉得技术是一切推动力量,虽然我们是做内容出身的人,但我们始终认为,应该紧紧盯着技术去投内容、做内容。技术浪潮是推动这艘船航行的基本能力。新技术创造新渠道,你在新渠道上面做新内容,比如很多创业者,以前技术做报纸,后来做电视,再后来做博客,再后来做微博,技术推动力是一切的驱动力。

我们知道再大众化的财经媒体,基础受众量一定少于其他类型的媒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单个用户价值可以很高,如果说单个用户价值低的话,必须要有趋近于无穷大的用户量来进行弥补。从平台来讲,用户量足够大没有问题,但作为内容来讲,这是难以达到一个非常大的临界点。

那么,怎样找项目进行投资呢?我总结一套高樟方法:最关键就是直接提出问题,然后去思考背后的力量,再去判断其本质是什么,再寻找结构性机会,然后判断赛道,找出选手。

2015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问了很多人,这个现象为什么会发生?答案是什么?给的解释都不太让我满意,是一个什么现象?就是为什么当时的财经自媒体内容都那么烂?在座都经历过2015年的时期,当时财经自媒体内容确实非常烂,绝大部分是营销号、排版也非常烂、一塌糊涂,我怀疑很多编辑连基本的CPI、IPO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但这是当时构成财经自媒体的主体。

我就会问一些人,为什么那么烂?有人说需求端不需要,因为在移动端,人家不需要看那么优质的长篇内容,我不认为。因为优秀的需求端没有变化,我当时在找的时候没有找到,后来发现问题出在供给端,优秀的财经媒体人没有做财经自媒体,为什么?

后来我找出几个原因,跟大家分享一下:2012年8月份微信公众号开通之后,是一波真正冲击传统媒体的浪潮,而首当其冲就是社会娱乐生活类媒体,因为其门槛实在太低,其生产门槛、消费门槛都非常低。但是财经媒体相对来说活得还不错,以三大报为例,证券时报为代表的三大报,收入依然每年在创历史新高,三大报都是如此。很多财经媒体都活得不错,即他们的优秀人才流失率比较低,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全部,还有很多优秀人才流失我们可以看到。

但是我们注意到很多社会娱乐生活类的记者、优秀媒体人,他们在转型的时候,他们的首选、优选做自媒体,但我们看到做优秀财经自媒体人不多,我列了几个财经媒体常去的选择:第一是自己做一个基金,以三大报为例,自己做一个基金,管理资产在10个亿以上,我至少认识有10个人,而且有很多是很厉害的,过百亿都有,这一批在当年应该是优秀记者,否则拿不到钱,也投不好资,但这些人没有做新媒体、自媒体了。

第二有很多优秀的财经媒体人去了金融机构,包括券商研究员、公募私募研究员、投资经理,在座都有认识的,这是第二批。第三批有很多同事、同行,去上市公司,尤其是拟上市公司做董秘。还有相当多金融机构,银行、信托、基金、保险等等都在招非常好的岗位营销总监、品牌总监、PR总监等岗位,这又吸走相当一批人。还有一批去了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处于迅速上升阶段,他们拿了很多很多的钱,拿到这些钱之后第一件事情,是把很多钱花出去,烧用户、烧品牌,这是需要技术的,这是需要人才的,他们目标又瞄准优秀的财经媒体同行,以上这些相信在座都认识一些,他们往往就是在媒体里面做得比较好的。为什么?因为做得好别人才会认识嘛。

与此相比,做财经自媒体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样的风险、缺点?首先你并不知道你能否红,这是未知事件,你不知道你能不能红;第二在当时2013、2014年你也不知道红了之后怎么挣钱。因为以前的财经媒体里面,采编和经营是严格分开,大部分情况是严格分开。所以做采编的人,尤其是做采编做得好的人,是不屑于碰经营,而且引以为荣,觉得很有节操,因此对经营这件事情是高度不自信。

因为以上几个原因,我们觉得原来问题不在需求端,而是在供给端,如果这样事情就好办了,这样我们高樟资本就投资供给端,我们就投资这条赛道。因此在高樟资本的项目里面,我们投了14家财经自媒体,基本大部分是创始人当时并没有创业的想法,是我们拿到钱找人家说“兄弟,我们觉得这个赛道特别有价值,兄弟你创业吧。”当然很多都是人已经离开这个媒体了,我们不是挖墙脚。

当然判断人还是有几条,志气,你想做大事,媒体人都是文人情怀比较多,相对来讲比较小富即安,甚至有时候安贫乐道很重要;正气、灵气、杀气都有一点,后面就不多解释。

我们投了市值风云,创始人曾是21报系的优秀记者,还做过上市公司独董,我找到他,我说兄弟做一个面对资本市场、市值管理的媒体是非常有价值,他当时在一家PE做合伙人、副总裁,我说你在PE里面没有什么意思,你出来干媒体叱咤风云多好,后来他就做了市值风云。我们还投了读懂新三板,创始人卢山林,以前曾也是21报系的,这两个都完成了1.2亿元估值的融资。南方报社出来很多优秀人才,我们投了不少。

这条赛道上的人,比如说读懂新三板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主动找他们,把创业思路告诉他们,可以这样创业。我们比较欣慰这些人我们建议他这样创业,都还比较成功,没有误导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对我们也比较感激的。

最后分享一点:在2年前财经自媒体这条赛道是最被低估的自媒体赛道,但是到了今天,他们已经在市场大量挖掘,看起来是挖掘了很多,这一年多以来我们的整个组合,财经自媒体的估值上升幅度有好几倍,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但我认为远远不够,因为财经自媒体一定是媒体板块中最有价值的一个板块,在座做的财经自媒体这个事情,一定是最有价值的。

我认为财经自媒体,目前虽然有很多都是估值上亿,但这仅仅只是开始,还是严重地被市场低估。财经媒体人自己帮助很多企业做很多价值挖掘、价值发现等等一系列之后,也应该多为自己做一些价值挖掘的事情!

谢谢大家!

(编辑:梁宇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