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银行孙利国: 聚焦京津冀,助力实体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顾月 北京报道
2017-12-14 07:00

12月5、6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二届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召开。在以“助力区域发展,成就活源之水”为主题的中小银行论坛上,天津银行行长孙利国从天津银行这一年工作转变的视角出发,展示了科技手段、监管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变化等对银行的影响,透视出2017年我国金融业微观基础的嬗变。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全国134家城商行总资产达到30.5万亿元,比5年前增长166.9%,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比达到12.7%,较5年前上升了3.7个百分点,城商行已经成为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息差收窄、金融科技类产品爆发等背景下,银行业中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商行又首先受到影响。此外,包括城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增加,中小银行机构网点已经达到了1.6万个,比五年前翻了一番,竞争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为解决金融脱实向虚问题,提高自身竞争力,天津银行今年主要从“转变发展理念”、“修订发展规划”、“筑牢发展基础”三方面出发,通过调整发展方向,找准自身定位,做好统筹规划,将信贷资源投向京津冀基础设施、环保产业等领域。

“转变,是2017年天津银行的主题词,”孙利国表示,“今年以来,天津银行通过转变发展理念、修订发展规划、筑牢发展基础,增强了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的能力,并促进自身持续健康发展,更好服务于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

“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天津本身也是颇具金融特色的城市,未来还会在承接京津冀一体化,包括京津冀协调发展过程中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回归自己的源头——京津冀,则是天津银行发展理念转变的宏观背景,也给天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此外,随着数量和规模增长,中小银行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令人瞩目的一支生力军,对国家金融安全稳定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对于区域经济而言,中小银行扮演的不再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而是区域发展的关键力量。更重要的是,中小银行网点多数分布在中小县域,真正发挥了“末梢金融”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既是区域发展的天然力量,区域发展也是中小银行成长必然和首要的选择。

“在这个前提下,天津银行将自身的发展理念从规模主导型转变为‘质量优先、效率至上’,”孙利国表示,“长期以来,对资产规模的追求曾是中小银行的共同选择。在经济上行周期内,资产规模基本上能够代表银行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但当经济下行,尤其是实体经济发展处于低谷时,资产规模的扩张往往会意味着不良资产的积聚和资金效率的降低。”

据了解,天津银行的资产规模从2011年的2353亿元增长到2016年末的6573亿元,年均增长23%,基本契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势态。

但是,机遇中也暗藏挑战。随着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实体经济的景气状况也直接传导到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风险资产给银行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必须在今后的几年甚至是更长时间里,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处置和消化这些带“病”资产。

与此同时,在追求规模的道路上,在监管机构对信贷规模进行宏观指导的情况下,往往通过同业绕道前行,多层嵌套不仅加大了实体经济资金成本负担,而且由于尽调不力、拨备不足等原因,商业银行自身风险也在大量积聚,同时也为各类不法案件提供了温床。

“一些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受考核驱使,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不去真正支持实体经济,而是脱离真实交易背景、滥用金融工具组合、以转嫁风险给同业为背书、与不法分子密切配合,导致金融机构间形成大量案件和纠纷,金融乱象丛生。其中,中小银行既是始作俑者,也是最终受害者。”孙利国说。

转变发展理念,服务实体经济

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注重发展的质量内涵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天津银行积极适应这一新变化,一是加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导,优化资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二是脱虚向实,调整好自身资产负债表,把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的增速降下来,也不会再贪大求全,而是转向注重精细化管理和全流程再造,打造精品银行和特色银行。

“天津银行通过加大对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授信支持,配合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调整信贷资源配置,增加在这一地区的投入。”同时,孙利国表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特色金融,借助互联网打造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线上融资模式。并凭借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债权融资计划主承销资格和天银金融租赁公司‘融资’+‘融物’的特色功能,为企业打通新的融资渠道,满足实体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需求,走上综合金融服务道路。”

目前,天津银行的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总的公司贷款余额的76%,且在天津地区科技型企业领域信贷的市场占有率也已经达到了14%。

在战略规划上,虽然2016年上市前天津银行已经制定了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但从外部环境来看,监管要求、社会矛盾的转变和金融科技等新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从内部发展来看,天津银行的发展基础也已经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中小银行演变为外向开放的公众银行,并布局金融租赁和村镇银行。这些由外及内新的变化倒逼天津银行对原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孙利国透露,目前天津银行聘用外部咨询公司对战略规划进行中期评估和完善,初步拟定了转型和创新双轨战略,新的战略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七大方面:一是结合十九大精神,形成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二是提升盈利能力,着重提升ROE、ROA等盈利指标;三是管理理念、业务模式考核上从求规模向求质量转型;四是理顺优化组织机制,落实真正的法人体制,理顺总行的综合管理、条线化管理;五是着重人才培养,搭建人才梯队,引进核心人才,加强人才管理;六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引进先进的生产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七是提高精细化的管理能力,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普及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发展基础

与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相同,天津银行也源自于城市信用社,但相比于发展多年的国有大行或股份制银行,各方面基础仍然相对薄弱。为提高银行治理能力,满足客户需求,天津银行这一年来围绕公司治理、管理提升、人才引进、软硬件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天津银行年内撤并低效网点102家,既顺应互联网时代银行变革的方向,降低了成本支出,又消除了风险隐患,”孙利国表示,“今年我们以贯彻银监会‘三三四’和‘十个乱象’整治措施为契机,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处理积案并加以整改,并加强对子公司的管控力度,切实增强管理效益和风险控制能力。”

此外,天津银行还通过改革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层面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体系、高级管理层各专业委员会的设置及议事规则,重新划分机构辖属关系,改革信用审批体制、业务运营体制、财务管理体制,调整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政策,优化员工职务序列和薪酬政策等几方面下功夫,完善了公司治理机制。

孙利国透露,未来三年,天津银行将逐步建立起新的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监控中心,满足发展将要面临的信息数据处理、安全保障和内控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今年6月,天津银行已经同兴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整体引进兴业银行先进的核心业务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天津银行整体科技应用水平、产品研发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