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拟在五年内培育超10万家新经济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果;郭婧玉 成都报道
2017-12-14 16:21

12月13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前印发的《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下简称《意见》)进行了详细说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意见》确立了成都市新经济的发展定位,即到2022年,成都市新经济成为成都经济增长新动能,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速超过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

具体而言,成都市计划到2022年,新经济企业发展到10万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在创新方面,创新服务机构数发展到400家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2.1%;创业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年均增长20%以上,科技创业者规模突破28万人;创投方面,新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100支以上,私募股权投资实缴规模超过21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中明确了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的“六大形态”和“七大形态”。基于成都的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成都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张新宇指出,针对新经济的六大形态,成都市下一步将打造新经济发展俱乐部,并进行新经济企业库的培育工作,建立起完善的统计体系,根据六大新经济的产业形态确定细分的企业,并为其提供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到2017年,成都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共58.4万户,年均增速达34.1%,其中科技企业有2439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家。以跨界融合、创新裂变为特征的新业态,也不断涌现。以共享经济为例,成都的共享经济企业现已超过100家,2017年上半年网络零售额达1050.7亿元,增长达到44.5%。

同时,《意见》中提出的培育“七大场景”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工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工程、双创平台提能增效工程、人力资本协同示范工程、消费提档升级工程、绿色低碳建设示范工程、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工程,“七大场景”着力构建与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高度契合的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应用场景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这在全国城市中属于首创。

张新宇在发布会上提到,成都率先全国出台《意见》的原因是成都的经济结构适合培育新动能,成都改变其传统经济结构的包袱不重,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不大。另外,成都的人口总量大,消费能力强,有庞大的经济战略腹地,发展新经济是转变城市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

据悉,成都在2017年11月9日举行了新经济发展大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并将《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交会议讨论,明确了成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方向,是成都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

(编辑:陈洁)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