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 合作互补性强 中东国家与中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智宇 北京报道
2017-12-16 07:00

12月7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创新论坛上,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表示,中东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中国和该地区的国家是古丝绸之路共同的开凿者,使得这些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天然的合作伙伴。

吴思科指出,在饱经动乱之苦后,中东地区的国家寻求稳定,使得这些国家会顺着“一带一路”向东看,同中国开展多方位合作,中国同这些“一带一路”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他并提醒说,中东地区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既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也存在各种矛盾交织,使得风险和机遇并存。吴思科认为,中国在该地区要因国施策,有针对性地做设计,从而稳步推进中东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古丝绸之路与 “一带一路”倡议结合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途径西亚、中亚,直到地中海地区,并将非洲、欧洲相连,吴思科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他曾到西亚、海湾地区的国家进行考察,介绍“一带一路”的思想、探讨合作。

“当时在海湾国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丝绸之路是中国和海湾国家共同开凿的,古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和海湾国家。”吴思科指出,这让他得到的一个反馈便是“丝绸之路确实能够拨动我们的心弦”。

在新的时期,古丝绸之路的文化积淀结合时代精神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更紧密的将中国和海湾国家结合在一起,也有着更多的合作机会。吴思科认为,从中国方面看,中国重视和海湾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合作,从地区来说,他们从“一带一路”中看到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在中国和海湾国家的合作过程中,石油、能源是基础,而以贸易畅通和基础建设为第二层面的合作也在加强,在吴思科看来,中国和海湾国家合作还要在新的领域展开,包括新能源、核能以及航天航空等高端领域。

吴思科认为,中东地区国家及阿拉伯国家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像古丝绸之路一样成为东西方中间的“驿站”,同时在合作过程中推进该地区工业化、科技的发展以及旅游、文化等人文层次的交流。

合作互补性强

吴思科指出,近年来,中东地区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经历了战乱、内乱等苦难,使得该地区的国家都在寻求稳定、寻求发展,寻找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发展之路,而顺着“一带一路”向东看便是一个大的方向。

尤其是中东地区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工程化程度比较落后,没有像其他新兴国家一样抓住全球化浪潮,吴思科表示,在新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工业化,能够提升能力,让他们更多实现就业、改善民生,是这个地区普遍的诉求,这也让该地区很多国家在探讨如何同中国加强合作。

在吴思科看来,经历了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制造业、工业在世界领先,对中东地区国家和海湾国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包括沙特、土耳其以及埃及等国家也都有着相对应的发展规划,如何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是目前多方努力的方向。

此外,中东地区国家和海湾国家有国家主权基金、伊斯兰金融等,在合作的过程中也需要针对性探讨合作机制,吴思科指出,在合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将中国的标准带出去、将中国结构性的东西带出去,同时将人民币带出去,这让合作存在互补,有着很好的合作前景和潜力。

合作需提前铺路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是一日之功,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吴思科认为,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首先选择有利、有优势、成熟或者比较成熟的国家,然后在同条件不成熟的国家接触、创造条件,为今后发展创造基础。

吴思科指出,中东地区国家和海湾国家地处亚、非、欧三个大洲的结合之处,有着地理优势、能源和资源优势、人力优势等,但同时,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复杂,风险和机遇并存。

“如何因势利导、利用地区优势,同时针对该地区风险有充分估计、规避风险又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吴思科表示,中国能够利用自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在推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化同各方的关系。吴思科说:“只要行稳致远、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最终也就能够形成我们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达成这个宏伟的目标。”

(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