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护货币政策稳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12-22 07:00

刚刚发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没有提及“泡沫”和“杠杆”字样,仅在“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中笼统提及去杠杆。这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尤其是资本市场进行了多种解读。

此次会议提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延续了去年的定调,只是与2016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节好货币闸门”相比,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变成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同时,“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也变成了“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这种变化可能与今年7月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关。在那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强调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十九大会议结束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题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文章中表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体制问题容易引致风险的系统性,宏观调控对货币“总闸门”的有效管控受到干扰。

因此,“调节好货币闸门”意味着货币政策服务于宏观调控,而“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则强调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与独立性,“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防止宏观调控干扰造成货币政策一会松一会紧,使得市场产生错误预期,犹如“加面加水”的游戏,从而积累更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或许表明货币政策会处于中性偏紧的状态,为了“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可以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此次会议还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本次会议首次提及金融三个良性循环说法,并仍然继续将防控金融风险作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最重要内容,而去年会议提及的“房地产泡沫”、“资产泡沫”风险内容则未出现。

实际上,在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这一次只不过将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进一步细化。考虑到中国的调控政策已经成功抑制住房地产价格上行,控制住了泡沫,并且制定了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作为长效机制,因此,此次会议没有必要继续谈“房地产泡沫与资产泡沫”,而是强调房地产与金融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样,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中国金融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监管升级与协调,降低了金融体系内的杠杆水平,下一步要在继续去杠杆、强监管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并未提到“去杠杆”或“泡沫”等字眼,但是从“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这一表述可以看出,继续控制经济杠杆率是坚定的。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文中,周小川强调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2016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47%,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65%,高于国际警戒线。显然,中国去杠杆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而在本月8日举行的以分析2018年经济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因此,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是未来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可以理解为,由于在过去一年,地产泡沫已经被基本控制,金融体系内部的去杠杆战役也获得初步胜利,因此,未来工作重点是控制和降低宏观杠杆率,而不再是重点治理地产市场与金融体系内的乱象。

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去杠杆的工作已经完成,只是从局部打击转到宏观治理,从治标到治本,在继续强化防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提高金融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能力,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因此,资本市场不应该因为某些词汇的消失而奢望货币政策会放松,像以前那样在“松-紧-松”中无限循环,可以从股市和楼市波动中套利,“管住货币总闸门”意味着这种投机窗口已经消失。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