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逆水行舟:金融改革“系统工程”的局部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晓宴 上海报道
2017-12-23 07:00

“打个比方,现在温州像什么呢,像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和外界快速的变化有些脱节,但也有积累的基础。”金融从业者陈铭笑言,语气里有不安,亦有坦然。

求解地方金改

始于2012年的温州金改开启了中国一轮地方金改热潮,但5年过去,陆续推进的各地金改带给外界的观感则是轰轰烈烈的开场与趋于沉寂的鲜明对比。5年时间,不长不短,不够盖棺定论,但又足够回顾与反思,因此我们拟陆续推出系列地方金改报道,探寻与求解地方金改之困。(周鹏峰)

2012年3月28日,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设立。彼时,温州中小企业“担保链”断裂导致区域金融风险爆发,企业老板集中“跑路”。温州金改以民间融资的规范化和阳光化为落脚点,火热展开。

五年时间过去,不同视角,温州金改得失成败迥然。

“温州的确创新了许多被全国复制的经验,但外界包括许多本地学者认为温州金改没有突破,理由是没有解决温州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民间资本投资问题等等。我认为对温州金改的定位和目标要有客观的认识,不能寄予过高期望,”温州商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教授杨福明表示,“金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非局部性改革能够解决。”

同样的五年,全国金融体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金融形态层出,不乏昙花一现。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短短两年后,鱼龙混杂的P2P企业批量倒闭,场外交易所“通道”、“私募拆分”乱象丛生;今年以来,现金贷和ICO从爆发到被整治,形势急转而下。

同样的五年,继温州之后,多地国家级地方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先后9次批复的国家地方金融试验区中,有4批次是综合性改革,5批次分别针对绿色金融、小微金融、财富管理、跨境金融等细分领域,涉及10余个省(区)。

温州金改虽然逐渐淡出公众视界,但其探索不乏借鉴价值:地方金融改革究竟应该,又能够改变什么?

民间融资阳光化恰逢互联网金融崛起

温州藏富于民,众所周知。2011年危机爆发前夕,温州民间借贷最疯狂时,小贷和担保公司遍地,民间借贷逐渐从亲朋的熟人圈子拓展到通过中介出借,即而后兴起的P2P平台模式的“线下版”。

民间资金链断裂后,温州金改拉开大幕,解决“两难问题”被频繁提及。所谓“两难”,即“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

“透明化”是温州金改的一大思路,因此,金改落地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登记备案民间借贷,同时也引入三方平台进行资金供求的对接。该中心运营公司化,最初由温州工商联22个主要成员单位及其负责人出资600万元设立,工作向温州金融办汇报。

另一“透明化”思路下的产物则是“温州指数”(2013年正式对外发布),也是温州金改全国首创及推广案例。该指数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民间融资价格情况,包括不同融资平台、融资期限、融资方式和利率水平及趋势。其中,不同融资平台包括上述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小贷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农村资金互助会等。

在过去五年,特别是近三年来,上述融资平台形态逐渐被互联网(线上入口和场景)取代,借贷业务的跨区经营特征明显,对于区域金融监管提出了极大挑战。另外,温州金改2013年独创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则基本陷入停滞。

陈铭(化名)曾供职于当地的一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温州金改所赋予该类特批公司的业务资质叫做 “定向集合资金”,就是把民间资金集合起来投资项目。“初衷是很好,比民间点对点借贷多了独立账户管理和政府备案,但是后面很难做,项目和资金很难匹配,对于资金而言投资回报率不够有吸引力。”陈铭表示,另一个原因在于,民间信用破裂受损后,恢复需要很长时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难被阳光化。”

不过,从风险化解的角度,风险出清亦是明显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当地律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2015年开始,明显观察到民间借贷纠纷减少,目前在代理的案件也多是借条签在2011年前的尚在有效起诉期内的纠纷。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7)》显示,经过五年的持续处置和引导规范,全市金融纠纷趋于平稳,涉案标的额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16 年金融纠纷涉案标的额 363.4 亿元,同比下降 28.1%,绝对数下降 141.7 亿元。

而企业的破产重组则还在进行中。《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7)》显示,五年来新收破产案件 956件,审结670件,分别占全省的 41.8%和50.9%。

五年经济提振未尽如意真金推动企业上市“潮”

温州金改推进的五年,也恰恰是中国金融市场整体大创新和大调整的五年。时过境迁,回头来看温州金改,杨福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温州金改把规范民间融资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本无不妥,但当时若能够在方向上把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科技金融等现代金融形态作为重点,可能效果会更好,对温州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的作用更显著。

在发展直融,推动企业上市方面,温州今年可谓力度空前。

温州市政府今年4月提出,争取到2018年底,报会辅导企业38家,争取突破60家,争取到2021年底上市公司累计超过100家,打造形成与温州“铁三角”地位相称的资本市场“温州板块”。

有温州金融办系统人士表示,要完成四年上市100家的指标,任务压力很大,但是温州近五年与省内其他城市的发展差距拉大,撬动资本或许会是一条出路。

遥相呼应的是,9月浙江省推出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计划”,要求2020年争取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70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达300家,实现上市公司数量倍增;获得资本市场服务的企业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数的12%以上。

事实上,在温州金改之初,在相应组织部门设置上,就专门设有温州金改试验区资本市场培育重点项目办公室,自2013年就开始了推进企业股份改造工作,但彼时,该办公室副主任职位说明书中未明确提到推动企业上市的内容。

2016年底新三板挂牌的温州企业正栩影视(870149)董秘滕瑶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般地方鼓励企业上市的方式都是事后奖励,规模也多在小百万级别,但今年温州推出的上市风险共担基金“力度很大”。

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该基金规模为5亿元,对于列入重点辅导推进拟上市企业,股本总额在1亿元以下的,可以垫付上市费用1000万元;股本1亿元以上的,可垫付1500万元。若企业成功上市,风险共担基金按“垫付基金+档期贷款基准利率计息”退出;未通过IPO审核的,仅收回本金,或经同意后的其他方式。

截至10月末,温州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23家,向证监会申报IPO企业4家,在浙江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9家。

上市狂潮下,杨福明表示,以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主导的经济模式下,如何推动民营企业上市积极性,特别是促进私营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如何找到有效抓手是一大难点。实践证明,靠上市奖励、道义劝告作用有限。

“最根本的是要让民营企业认识到进入资本市场能够获得的好处,还要解决民营企业股改中的顾虑和一些政策处理问题。此外,在为企业家提供知识素质提升平台方面政府也应该有所作为。”杨福明表示。

金改难解产业升级之困“东方犹太之城”路在何方?

“打个比方,现在温州像什么呢,像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和外界快速的变化有些脱节,但也有积累的基础。”金融从业者陈铭笑言,语气里有不安,亦有坦然。

2012年至2016年五年间,温州市人均GDP连续排名浙江省末位。从经济结构来看,近五年,第二产业占比逐渐被第三产业超过(2012年为50.5:46.4;2016年为41.9:53.4)。《2016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三产增加值中,批发和零售业及房地产业占比最高,分别为23.2%和11.9%,金融业紧跟其后,占比为9.5%。

风险逐步出清之后,这座“东方犹太之城”的发展新动能是什么?

从目前上市的23家温州上市企业来看,8家主营零件及机电设备,5家主营为鞋服,两者占据半壁江山;剩下4家主营化工及能源,4家主营食品医药和1家贸易公司。特别是主营鞋服的上市企业,其实近年来也多在多元化经营,包括森马投资医药行业,奥康经营超市等。

温州产业内外部升级,特别是优势产业聚集效应,目前难以显现。而这也正是杨福明理解外界对温州金改评价不高的根本原因——以传统轻工业品制造、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温州模式,在国际和国内进入经济下行周期中受到市场变化的冲击更大,而金融改革本身并不能根本性扭转这一局面。

“金改不能解决温州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民间资本投资问题等等。我认为对温州金改的定位和目标要有客观的认识,不能寄予过高期望。”杨福明表示。

各地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各类金融类“小镇”如雨后春笋;上市公司出资收购,大搞金控平台,近年来蔚然成风。金融,成了财富爆发的“香饽饽”。

以民间金融发达著称的温州,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5.3%,但已是2011年占比回落以来首次上升。温州的“野心”远不止于此。目前,温州鹿城区和瓯海区财富小镇,以及平阳南麂基金岛都在规划中。

在国家级金融改革示范区中,青岛市的金改主题直接就是财富管理,目标力争将青岛建设成为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两名金融机构人士处获悉,12月18日在青岛举办的一个相关会议上,青岛方面已借机表达了对银行系资管子公司落户青岛的意愿,但未谈及具体优惠政策。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2016年6月获批的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目前园区内已经正式向保监会申报了五家保险法人机构,未来还将引进大批新型专业中介结构、保险第三方服务平台、保险专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金融增长也不等于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包含了质量的提升,”杨福明表示,“考量金融发展不能简单用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结合金融相关性比率,还要分析金融业结构,考察金融机构增长状况、金融产品结构、金融从业人员增长状况等。”

上海仅此一座城。地方金改若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或许结合产业,才能真的相互成全,共赢共生。

(编辑:周鹏峰,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oupf@21jingji.com)

杨晓宴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块记者。目标是做一个专业而小清新的金融记者,结果稿子曾被读者认为出自“中年男人”之手。跑银行,跑资管。爱学习,爱交朋友。很高兴见证资管行业发展,也和业内朋友一起成长。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