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朱军:合资宁德时代为了战略安全

21世纪经济报道 俞凌琳 上海报道
2017-12-26 07:00

“跟宁德时代(CATL)合资,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战略安全。”日前,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国内最大的车企,上汽是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之一,也是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业务的车企之一。

今年5月,上汽与宁德时代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与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半个多月后,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为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和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在江苏常州的溧阳举行了奠基仪式。

上汽和宁德时代的合资后,宁德时代与车企之间的资本纽带也越来越多,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相继入股宁德时代。

与宁德合资是机缘巧合

上汽和宁德时代一共成立了两个合资公司,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亿元。其中上汽持股49%,宁德时代持股51%。

该公司将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的生产和销售及售后服务。

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亿元。其中上汽持股51%,宁德时代持股49%。该公司将主要从事动力电池系统的生产及销售及售后服务。

虽然可以称得上“强强联手”,但是上汽与宁德时代之间的“故事”,除了双方的利益,还有巧合。

如果不是国家限制使用韩国电池,上汽和宁德时代的合资推进恐怕没那么迅速。

在产销火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宁德时代算得上是一匹“黑马”。2011年注册成立以来,发展较为迅猛,目前已经具备了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完整的研发、制造能力,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并与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不过,作为起步阶段起就进行上下业务链布局的上汽集团,在电池领域早有布局。早在2010年4月,当时上市公司名称还叫“上海汽车”的上汽集团前身,就与美国A123以51:49的股比成立了合资公司——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下称“捷新动力”)。捷新动力成为国内第一家电池系统领域的合资公司。

之后,随着万向集团收购了A123,捷新动力成为实际由上汽集团和万向集团合资的企业。不过,之后,从性价比、电池供应安全以及技术路线等角度考虑,上汽同时采购LG和A123的电池。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执行,上汽与LG的合作嘎然而止,这也为上汽和宁德时代的合资带来了契机。

合资有不确定性

上汽和宁德时代的合资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该项目规划建设动力电池总产能36GWh(360亿瓦时),总用地面积超过2000亩。其中,一期总投资约100亿元,占地面积约800亩,计划2018年底开始投产。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瓶颈,也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铺得越大,如果没有电池,只能看着机会白白流失。”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上汽与宁德时代合资最根本的原因,朱军也承认,合资以后,宁德时代将优先供应电池给上汽。

此前,国内自主品牌频频遭遇电池供应不足的危机。江淮、上汽、奇瑞等企业,纷纷遭遇动力电池供应不足的尴尬。

新能源汽车每年以200%至300%的速度增长,而电池厂虽然有上百家,但符合乘用车标准的屈指可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车的发展。

可以说,随着上汽集团和宁德时代的合资,上汽将解决新能源产业链配套不足的问题。但同时,投资电池厂也存在一定风险。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电池技术的升级换代很快,而电池厂又是投资大见效慢的行业。

以A123为例,就在磷酸铁锂电池向三元电池的技术转型上,没有及时应对,导致上汽转而与LG合作。

如果整车厂没有自己的电池厂,可以根据技术风向标及时转型,而有了自己的电池厂,转型时难免受到牵绊;第二,对于整车厂而言,在产品的挑选上也可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不需要受到桎梏。

不过,朱军对此表示并不担心,与现有电池企业之间的合资,并不会限制上汽寻找并使用更多新技术的脚步,而另一方面,其相信即便行业变革,上汽宁德时代的合资工厂,也完全有能力来迎接技术的变迁,及时调整。

(编辑:周开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