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资管创新冲关: “首单”名号频出 投融新宠入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姜诗蔷 北京报道
2017-12-27 07:00

PPP资产证券化、住房租赁ABS、可转债等金融产品频出,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热潮。

这无疑也是2017年投融资市场最重要的关键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备案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产品也不断出现,基础资产类型不断丰富,冠以“首单”名号的产品不断问世。

“今年以来,资产证券化业务延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尤其是监管层不断出台利好政策规范引导。”这是不少受访业内人士给出的今年相关创新不断推进的原因。

实际上随着政策逐步推进,市场参与主体也在不断扩容。

证券化创新加速

基金业协会的备案数据仅披露至9月末,截至2017年9月30日,累计共有116家机构备案确认946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发行规模达1.26万亿元。

这也意味着仅2017年前三个季度,已经较2016年底累计规模增长了82.9%。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3月,交易所首批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获得了通过。

这是在2016年12月21日,发改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从中央层面推进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后,首批获得推荐的项目。

首批落地的项目共4个,分别是上交所批准发行的华夏幸福固安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PPP项目供热收费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3个,以及深交所批准发行的广发恒进-广晟东江环保虎门绿源PPP项目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规模近27亿。

与此同时,有关PPP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层面也在不断完善。

2月,沪深交易所均发布《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项目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通知》,表示鼓励和支持PPP项目企业及相关中介依法积极开展PPP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于符合条件的优质产品建立绿色通道,提升受理评审和挂牌转让工作效率。

此后,10月19日,沪深交易所又同步发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支持证券的挂牌条件确认指南和信息披露指南,落实了基础资产合格标准、信息披露等PPP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业务细则。

基于政策的推动,前述分析师指出,资产证券化为PPP打开了融资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对社会资本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此外,随着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逐步发展和规范,整个PPP市场的运行也将更加规范。

企业融资新宠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以来,此前并不火热的可转债开始在资本市场上热度居高不下,引发了众多投资人追捧。

这一切源于今年9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表示进一步完善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方式,将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以解决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过程中产生的较大规模资金冻结问题。

根据《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网下发行不再按申购金额的固定比例收取定金,而是直接收取不超过50万元的定金,网上发行则不再预缴定金。

在首单信用申购的雨虹转债的案例中,就吸引了261万户投资者申购,最终网上中签率仅有0.0013%,此后水晶转债的申购户数一度超过了700户。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今年的可转债发行规模已经超过940亿元,是去年全年发行规模的3倍之多。

在市场行情的刺激下,中介机构也迎来业务机会。

“近期可转债、ABS都很火,是我们投行业务的新重点。”北京某中型券商投行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再融资新规等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转债也成为上市公司倾向选择的融资工具。”

不过,随后可转债便出现上市后破发的情况,市场参与热情也随之减弱,但对于之后的投资机会,不少卖方机构仍表示看好。

另一方面,新三板市场也在密集化推进可转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目前已经有君实生物(833330.OC)、天星股份(838984.OC)、合佳医药(838641.OC)等超过10家公司披露可转债发行预案,累计规模已超过10亿元。

“可转债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融资方式的探索,我们也愿意积极尝试。”12月26日,某筹备双创可转债的新三板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事实上,逐步打开的可转债融资渠道也将成为新三板企业融资路径的一个重要选择。

突围空间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几个PPP资产证券化项目还存在一定缺陷。

“从目前试点的几个项目来看,行政任务色彩比较浓,增信比较强,譬如差额补足和担保双保险,且为单一项目基础资产,而非多项目打包构成资产包,风险较大,如果没有强担保恐怕没有合适的资金参与。”济邦咨询高级副总裁李竞一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仅是逐步加速落地的PPP资产证券化,到了下半年,住房租赁ABS也开始火热。

10月23日,上交所审议通过了国内首单央企租赁住房REITs,由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联前源不动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中联前海开源-保利地产租赁住房一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从该产品推介资料来看,该期产品总规模50亿元,期限18年,以保利地产自持租赁住房作为底层物业资产,采取储架、分期发行机制,优先级、次级占比为9:1。

旋即有券商力推该类产品,“租赁住房存在回收期较长,资本周转效率低等缺点,通过发行类REITs可以提高资本的周转效率,缩短回收周期,有助于房企由单一的开发模式往租售并举模式转变。”

而从监管层的动作来看,“多举措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推动REITs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产品尽快落地”等表述,也被多次提及。

而对于可转债等企业融资段创新,目前市场则呈现短期担忧和长期看多并存的情况。

北京某大型券商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估值修复逐渐达到目标区间,转债市场整体便不可过于冒进,当下再次转入择券模式。当前转债市场并不缺乏机会,这一现象产生的核心根源是来自于市场供给的加速,虽然供给冲击对市场带来惨痛压估值历程。

(编辑:李新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