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梧桐并购基金创始人兼总裁谢闻栗:用逆向思维做股权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曾妮 深圳报道
2017-12-28 07:00

12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7亚洲产业与资本峰会”在深圳举行,本次峰会主题为“新时代·新动能·新机遇”。

峰会上,前海梧桐并购基金创始人兼总裁谢闻栗发表了主题演讲,阐述了股权投资的投资逻辑和未来趋势。他认为,从逆向投资思维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高净值客户之中只有少部分接受股权投资,这导致资产的价格相对理性,但对于专业的股权投资而言,这反而是投资的好时期。

同时他也认为,未来5年,随着进入股权投资领域的资金数倍增长,资产价格泡沫也将随之增长,那对于专业的投资机构而言,反而是出售资产的好时期。

好项目不多,未来看新兴产业

目前,在中国,股权投资仅仅被少部分高净值客户接受。

对此,谢闻栗分析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相当多高净值客户对于股权投资不熟悉;二是股权投资好项目确实不多。

在大部分人眼中,好项目应该具备四个特征:一是有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二是收入和利润都已经形成规模,比如收入至少2亿元到3亿元,利润至少3000万元到4000万元;三是利润每年增速20%到30%;四是项目可以实现IPO或者被并购。

“如果用这四个标准来衡量,目前中国的好项目确实不多,暂时出现了股权投资的资产荒,其核心原因是因为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过渡期。”谢闻栗如是说。

根据调查,在传统行业中,一个企业从创立到利润达到4000万元到5000万元,平均需要10-12年,证券化的过程大概2-3年。过去用了15年-20年沉淀的传统优质企业,在创业板开板以来,该证券化的都证券化了。现在剩下的优质企业收入和利润都形成了规模,却缺乏成长性。

谢闻栗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过渡期,未来经济的成长寄希望于新兴产业。但新兴产业自2015年开始兴起,从创立到形成4000万-5000万元的利润,平均需要花费5-7年。如今不过2年,新兴产业远没有到达成熟的阶段。

可见,虽然新兴产业的发展代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未来,但目前该产业的收入与利润均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所以中国目前暂时出现了股权投资的资产荒。

谢闻栗强调说:“2023年到2025年,中国GDP的主要来源一定是创新经济,而不是房地产。在这个过程当中,股权投资将面临着空前的历史机遇。”

未来5年,中国股权投资规模将增4倍

当前,战略新兴产业代表的核心力量是独角兽企业。外界普遍认为,新兴产业领域、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长速度非常快的企业称为独角兽企业。

截至2017年12月1日,全球独角兽企业共220家。美国109家排在首位,中国59家紧随其后,英国14家,印度10家。“这说明全球创新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谢闻栗预测,2018年中国独角兽公司的诞生数量将会超过美国,位列榜首。

他进一步指出,独角兽企业并不符合大部分人所定义的好项目标准,而且大部分仍未实现规模性的利润,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估值,因为他们正处于高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是我们投资最黄金的时期,因为目前中国只有5%的高净值客户会选择股权投资,买方很少,导致资产价格便宜,正好是投资机构捕捉独角兽的机会。”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取消了刚性兑付。谢闻栗认为,“这会大大降低老百姓今后购买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积极性,会致使大量老百姓的理财资金流向股权投资市场。”

有分析称,未来的3-5年时间内,会有5万亿元政府引导基金及产业基金和14.3万亿元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总规模近20万亿元,而目前股权投资的总规模只有6万亿元左右,也就是说未来5年内,中国股权投资整体的规模将增加4倍。

“逆向思维的核心就是,任何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买的人多了,商品的价格过高,这就是资产的泡沫。买的人少的时候,资产价格便宜的时候就是专业投资机构做股权投资的时候。”谢闻栗说。(编辑:张楠)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