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外资持股路线图明确 金融业对外开放树立新里程碑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奇 北京报道
2017-12-29 07:00

2017年即将收官,如何评价这一年金融业对外开放成效?

“开放不断推进,取得了越来越多成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评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包括A股纳入MSCI,债券通“北向通”上线运行,开放外资持股等。12月28日,银监会就《修改〈中国银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尤其是放开外资持股比例这一举措,受到多位受访人士的高度评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直言,这是金融业对外开放一个新的里程碑。“在银、证、保等股权方面做出一个明确开放,这是十多年来的进一步扩大开放,比上一次程度更大。”

落实开放外资持股路线图,无疑将是2018年的重头戏。除此之外,受访人士对2018年的期待还包括,债券通机制完善、沪伦通开通、境外企业A股IPO等。

不过,在推进开放过程中也需注意风险。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称,国际化不是空中楼阁,要基于市场成熟度,如果国内市场化、法制化改革没有到位,国际化就会缺乏前提,单边推进国际化风险非常大。

外资持股上限放开

一直以来,外资持股金融机构比例限制备受市场关注。2003年12月,银监会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从15%提高到20%以来,未有大变动。

直到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这意味着,外资持股限制放开的时间表、路线图基本明确。据了解,目前外资对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持股限制是49%,未来持股51%甚至不受限制,即外资可以获取控股权,银行业持股方面暂无明文限制,可能是一事一议。

“此次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最大规模的金融开放举措,不仅局限在外资可以实现控股金融机构,更在于资本市场开放进度的超预期落地。这一举措带来的利好与潜在的冲击,将为我国金融体系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称。

临近年末,银监会就《关于修改〈中国银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增加了关于外资法人银行投资设立、入股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许可条件、程序和申请材料等规定,进一步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等。

除此之外,2017年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还有很多。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主要有:股市方面,A股纳入MSCI指数,同时沪港通、深港通双向资金流量稳步提升;债市方面,债券通正式运行,国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引入“逆周期因子”。

此外,伴随“一带一路”倡议推进,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同时已建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运行良好,不少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际金融合作良好;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等。

“2017年开放卓有成效,既有大政策布局,也有实实在在的落地。”董登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开放有助于化解风险

今年以来,金融业对外开放被频繁提及。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陆家嘴论坛”上力陈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不开放、不竞争往往会纵容低标准。”

他认为,金融服务业是竞争性服务业,受益于对外开放,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2018年金融业对外开放将会有哪些新举措?

“明年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落实2017年提出扩大外资入股比例的决定,另外,沪伦通在2018年应该也会有所突破。至少这两方面可以期待。”赵锡军认为。

董登新补充称,允许境外企业在A股IPO明年有望拿出方案。

此前,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表示,对于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鼓励其进入健康、养老、巨灾保险等专业业务领域;对于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保险机构,进一步优化准入政策,通过引入更多优秀的境外保险机构,完善保险市场主体结构。

债券通制度安排方面有望进一步完善。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称,目前已经有很多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投资中国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不过目前债券通在资金汇兑实操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另外税务安排还不是很清晰,这些方面有待尽快解决。明年将有更多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内地债市的需求得到落实。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不过开放过程中有诸多注意事项。“外资持股放开需与其它有关方面开放协调,如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对外投资、货币可兑换的开放都要相互配合;同时还要与监管水平相适应,开放持续不断推进,监管跟不上也是不行的。”连平认为。

赵锡军称,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都在朝着收紧、正常化方向发展,另外有一些国家开始降税,这是我国金融领域开放时需要关注的,避免外部影响带来冲击。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吕随启直言,未来国内最重要的还是防风险、稳增长,最好能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业对外开放。

开放与防风险、稳增长或许并非先后关系,央行副行长易纲称,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经济和金融抗风险的能力,所以在防范金融风险过程中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样会提高中国的竞争力和韧性,这也正是打赢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坚实的体制基础。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