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的2018,洗牌大幕真正拉开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晓宴
2017-12-29 07:00

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年资管从业人士的状态,或许是“煎熬”。

监管文件如雪花般纷至沓来,“创新”停滞,“合规”风险的紧迫性压倒一切,但这种“煎熬”背后更为深层次的东西,是从业者对监管力度判断的犹疑不定:调整迟了一步,早了一步,在竞争激烈的大资管市场,都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回顾全年,监管之严厉,力度之大,已超出机构预期。

今年7月,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6年末,银行业表外业务余额为253.52万亿元,与表内业务规模相当。银行表外业务作为大资管的重要资金来源,其中嵌套丛生,拆解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

除了资管新规本身的冲击,资管从业者还在探求,MPA考核对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的影响有多大?PPP、产业基金和名股实债还能做么?房地产金融真的被一刀切了么?委外还有市场么,浮亏都怎么处理?2018年资管业营改增究竟怎么执行?

对于资管人而言,今年的合规风险甚于往年,守住不出风险的底线乃第一要务。

监管之“铁腕”,仅从罚单金额来看可见一斑。2016年,银监系统全年罚单累计金额为2.7亿元,而2017年光对广发银行就开出了一张史上最高罚单7.22亿元,超今年前10月罚单总额。截至11月底,证监会开出的罚单总额超过7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60%。

事实上,很难说这一年资管行业开始了转型。在大资管统一监管办法真正落地之前,各类资管对于转型布局仍有顾虑,特别是小型资管机构更为焦虑,因为无论在投资端还是资金端,都缺乏竞争力,因此也难以走出一条“小而美”的道路。但这不意味着今年所有的机构都在固步自封,修炼内功者亦有之。

以银行资管为例,几家股份行的MOM管理模式越发成熟,管理人组合经过债熊洗礼后进一步调整,银行的评估和筛选体系更加完善。某股份行资管部人士坦言,过去一年多“并非没有走过弯路”,行内领导的“大局观”对于资管部试水和探索意义重大。

另有某城商行零售部人士表示,过去两年代销基金业绩差强人意,令银行痛失了部分客户,今年该行试水通过智能投顾选择代销基金组合,已经不接受单家基金的线下路演。

另外,为了应对营改增落地,银行资管系统也在进行内部改造和升级。银行通过高收益产品“跑马圈地”积累客户的同时,也在尝试对客户画像进行分析。

相对而言,今年公募基金公司在“委外”收缩后,更多采取了通过货币基金发展规模的道路,但显然监管方面已经注意到了货币基金规模增长过快的现象,先后出台了货币基金新规,并不再对货币基金进行排名。公募基金在大资管新规落地后,能否将“利好”真正落实到实处,还有待观察。

而私募股权基金虽然受到了自诞生以来的最大整治,但借着股权投资风口,在一级市场也滚出了一定规模。

各类资管业态在2018年的选择,将真正拉开大资管座次洗牌的大幕。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