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就诊后付费 支付宝推金融服务圈医院

21世纪经济报道 肖玫丽 广州报道
2018-01-03 07:00

日前,广东省医院协会、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和芸辉科技联合发布信用就医解决方案,在芸辉科技的广东云医院平台中,12家医院正式接入这项服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其主打服务是“无需诊间支付”和“先诊疗后付费”。

两个月前,支付宝的信用就医开放试点。2017年12月29日,蚂蚁金服创新及智能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博指出:“先诊疗、后付费方案对医院信息系统、财务管理要求较高,信用就医引入了花呗,对于医院来说几乎没有用户违约带来的资金风险,接入成本也降低了。”

不过,单纯的诊间支付流程优化对医院吸引力有限,各大服务商的目标也是打通诊前、诊间、诊后以及院外环节,实现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管理。但这又绕不开医疗数据共享难题。

加推金融服务

这可能是支付宝2017年在全国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一次信用就医发布。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大约有50家医院代表出席启动仪式,而相比两个月前的信用就医首次露面,此次广东云医院加持使得签约医院数量增多。

芸辉科技由杭州恒生芸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成立,后者是恒生电子的子公司。此前芸辉科技推出的广东云医院主打国内首个省级云医院平台。

与支付宝完成集结之后,信用就医向云医院成员敞开大门。据王博介绍,对比现有的移动医疗,信用就医的突出特点是无需诊间支付。即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环节完成后即可离院,诊间费用均将在线上自动结清。

同时信用就医也实现了门诊端的先诊疗后付费。芝麻信用650分以上的花呗用户,在支付宝生活号内搜索“广东云医院”或在广东云医院APP上开通信用就医后,可获得由花呗额外提供的1000元就医额度,用户就医时忘带现金,或者账户资金不足时可使用。

在2017年12月29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玉兵告诉记者:“原先患者去医院就诊后付费,中途要往返多个窗口,流程繁杂,患者不方便,给医院管理也带来很多问题。”

医院一直想要理顺诊间支付流程。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早在2010年11月就上线门诊流程优化系统——健康服务新快线,解决挂号、交费、取药时间长,但就医时间短的问题。2013年,又与阳光康众联合推出“就医助理”APP。随后,该院加入阿里的未来医院计划,并在去年入驻广东云医院。

据芸辉科技负责人袁羽介绍,不少国家通过发达的征信体系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国内医院的诉求非常强烈。

一名三甲医院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原先缺少技术手段,医院尝试先诊疗后付费是有顾虑的,因此往往采用先交押金的方式。”

难题不少

目前,信用就医只覆盖医院基础门诊。陈玉兵指出:“信用就医现在是小额支付,住院、手术等涉及金额较大。另外门诊和住院的工作内容和流程也不一样,技术上需要调整改造。”

国内征信体系缺失加大了普及难度。袁羽坦言:“现在还需建立信用标准,患者信用分达到多少可以拿授权,各个银行都有自己的标准。征信体系覆盖不到的人群可能无法提供服务,这是长期基础性工作,不是一家企业可以做到的。”

另外,信用就医不是终点,通过就医流程、院内支付等环节打通,形成患者的全生命周期档案,是医院、企业的最终目标。根据规划,下一步广东云医院将与支付宝逐步接入人脸识别、覆盖购药、检查、检验等环节的大额医药费分期付款、个人金融贷款等功能,解决患者身份信息不全、就诊资金不足等问题。

“后期会有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上线,扩展到住院甚至是康复,”袁羽透露:“云医院的目标是改善就医体验,而且国内医院都是信息孤岛,形成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是趋势。”

但尽管多年互联网+改造之后,院内就诊流程依旧有不少环节难以衔接。陈玉兵坦言:“还没法做到每个环节都很方便,比如检查还是要预约,缴费不用排队但做检查还需要排队等。”

更大的难题是数据共享。

互联网+各类工具指向的医联体、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几大热点,都难以绕开医疗数据共享难关。国家层面也从数据采集、存储、运用层面探索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如“国家队”主导的三家健康医疗大数据集团相继筹备,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批准发布的《T/CHIA 001-2017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团体标准也正式实施,规范各类医疗机构对手术、操作数据的分类和编码标准。

陈玉兵表示:“医院就诊环节流畅了,但门诊量太大、医生工作排得很满,使得医患沟通时间少,大量医疗数据还不能辅助医生工作。”

(编辑:陆宇,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xiaoml@21jingji.com,luyu@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