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港寻路:探索最高水平的离岸贸易监管制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姚建莉 上海报道
2018-01-06 07:00

1月4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要着力提高国际金融功能影响力和国际贸易服务辐射能级,提升对全球经济辐射能力,深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探索自由贸易港,研究上报方案,无疑是近期上海的热点话题之一。各界对于上海自由贸易港区方案的主要内容更是有诸多推测和期待,而具体内容目前尚未公布。

近期召开的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全会上,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表示,在已有改革的基础上,2018年上海自贸区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三个重点领域实现新的“自贸区速度”,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上海自贸区自挂牌四年多来,成果显著。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上海自贸区内月均注册企业数量是挂牌前的5倍,新注册企业活跃度超过80%。其中,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占比已从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近20%。实到外资167亿美元,相当于挂牌前20多年总和的两倍。

作为全国最早提出打造自由贸易港概念的地区,上海自贸港具体的实践和创新,或可为其他地区提供一些借鉴。

受访专家均表示,自贸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要素包含较多。但普遍强调自贸港的核心是“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贸易监管制度,最终方向是离岸贸易、离岸金融。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

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

多位受访的权威人士都表示,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就是“一线放开、二线高安高效管住”,上海的试验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创新。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指出,一线放开是指一线“不报不检不税”,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手续,境外货物进入自由贸易港实施舱单申报管理,免于向海关申报。在港区内采用“负面清单+非违规不干预”的方法,从全面监管转向精准监管,“双随机”抽查监管。

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是指区内货物自由存储与流转,以及探索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制度。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曾公开表示,上海是在现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我们不搞圈地、不搞大拆大建,主要是制度创新,研究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同时具有国际水准的新的监管制度。自由贸易港区和现在综合保税区最大的区别在于一线管理的方式不同,至于“怎么管”还在和国家相关部门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陈波指出,自贸区在建立的时候执行就已经提出,一线逐步放开,二线高效管住,但实际推进过程中也要逐步完善,比如“提出的可复制、可推广谁说了算?标准是什么?”

他认为,自贸区改革的重点不在海关的通关便利化,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加工贸易已经很便利了。而我们目前的监管水平、机制确实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要参与国际最高水平的竞争,又要设立一个国际的新的经贸合作高水平标准,需要更加大胆地来做试验,自由贸易港是必然的选择。

最高标准不是最宽松政策

上海打造自由贸易港,外界经常评述的一句话是对标国际最高水平。

陈波曾多次强调,上海自贸港区对标的是全球最高的开放水平,因此要看齐全球比较开放的经济体,比如新加坡和香港,可以在绿卡制度、工作证制度方面,对于海外人才的就业、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以及其家庭子女的教育等生活给予充分的开放与照顾。

另外就是金融方面的创新和营商环境的打造,“政府的监管体制、法律体系方面不断提升,做到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真正和新加坡、香港等国际一流的开放区域进行竞争。”陈波说。

在受访专家看来,要对标国际最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政策最终的方向是离岸贸易、离岸金融。

“离岸的好处在于国际航运、维修、仓储都愿意放在这个点上,因为监管的条例比较人性化,符合国际运输商的要求。新加坡这个国家本身是一个城市国家,没有多少自己的需求量,可是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口,就是因为它在贸易模式上的创新。”陈波说。

陈波指出,离岸贸易最好的地方应该地理位置优越,且本身最好是大市场。从这些角度,中国是最应该发展离岸贸易的。但他也指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开放,不可能一气呵成,类似于自由贸易港到自由贸易区再到全国复制推广这样的分步走的开放途径是有道理的。

孙元欣则指出,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情况,他们采用的政策都是和他们的地理条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的,我们不能把其他国家最为宽松的政策当作最高标准。

他强调,全世界自由贸易港具有八个重要要素,港区一体化、宽松的监管制度、清晰的税收体系、基础设施、腹地经济、资金流动、特色产业以及组织架构。

对上海而言,比较难突破的是税收体系和资金流动,“不会为自由贸易港出一个特殊的资金政策,金融创新肯定是在一个大的范围里面做的,税收这块是有潜力的,可能会针对离岸业务发展出新的税收政策,关键看能不能落地。”孙元欣说。

2017年公布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要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离岸税制安排。适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在不导致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前提下,基于真实贸易和服务背景,结合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工作,研究探索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扩围的税收政策安排。

但孙元欣也指出,目前自由贸易港仍然是限定在与自由贸易园区相关联的一个概念,最主要的是货物贸易,后面可能会拓展到服务贸易,或者其他更大的领域内,要看具体的推进政策。(编辑:王峰)

姚建莉

21世纪经济报道政经版块资深记者 能带你上知中财办为何连续多次考察浙江?下晓浙江经济热点为何北移?与浙商大佬谈笑风生间,便能把脉浙商出海热潮、中国制造升级难题和如何拉动民间投资。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