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团队: “未来实现多污染源多污染物的超低排放”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杭州报道
2018-01-09 07:00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对外发布,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高翔教授领衔,与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高翔

目前,通过与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这一成果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的1000MW、600MW、300MW等级燃煤机组和中小型热电机组上实现了规模化应用,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近三年应用上述发明成果新增销售109.6亿元。

近日,就该技术发明的诞生过程及其推广应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研究团队的高翔和浙江能源集团副总经理朱松强。

实现多种污染物超低排放

《21世纪》:为什么会去研发这项技术?

高翔:众所周知,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能源,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储量的94%左右。我国每年消费的煤炭约占全球的50%。

尽管非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但是我国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燃煤过程排放的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二氧化硫(SO2)、汞(Hg)、三氧化硫(SO3)等多种污染物,是导致区域灰霾等大气复合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

目前,燃煤电厂消耗了全国50%左右的煤炭,如何降低燃煤电厂的排放,对我国实现煤炭清洁利用、保障能源安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已成为国家战略需求。

我们要通过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来降低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推动能源行业的绿色发展,让大家重新认识煤电。

《21世纪》:这项技术在研发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

高翔: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比较广,高灰份煤、高硫煤等劣质煤使用量较大,煤的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复杂。而且,燃煤电厂负荷变化普遍较为频繁,对环保装置的运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研发对煤质和负荷适应性强的燃煤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

《21世纪》: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你们这项技术的研发过程?

高翔:1990年,我在老师岑可法院士的指导下进入煤炭清洁利用研究领域,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研发更清洁燃煤污染治理技术。

在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持续支持下,我们和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能集团”)等单位经过长期的产学研用合作,对NOx、PM、SO2、Hg、SO3等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发了高效率、高可靠、高适应、低成本的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超低排放系统,实现了复杂煤质和复杂工况下燃煤烟气多种污染物的超低排放,让燃煤变得更加清洁。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获批了30多项发明专利,还有美国、日本等国际专利,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问题。比如针对细颗粒物在烟气中的脱除问题,通过温-湿调控强化了多场协同下细颗粒物和SO3的控制脱除,提升了颗粒的捕集效率;针对催化剂中毒失活、低温活性差等问题,通过构筑多活性中心催化剂,提高了催化剂的抗中毒、低温活性、协同氧化汞等性能,实现了复杂煤质及低负荷运行等恶劣工况下氮氧化物的高效脱除,也提高了汞排放控制效果;针对废旧催化剂的处置问题,通过活性组分分次可控负载等方法,可使催化剂活性恢复到新鲜催化剂的水平,实现废旧催化剂的再生利用及功能化改性;针对系统优化运行问题,通过建立多断面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及优化方法,可实现超低排放的智能调控。同时,项目组还牵头或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和机械行业标准共15项,提升了燃煤污染治理技术及装备水平。

浙江能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朱松强

《21世纪》:前面提到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超低排放系统的一个特点是低成本,那么现在燃煤电厂采用这套设备的成本有多大?

朱松强:根据机组容量和现场条件不同,设备的初始投资成本是不同的,设备投资和运维成本匀摊到每度电上增加约1分钱。

拟推广到非电领域

《21世纪》:你们的这项技术是如何在全国推广的?

朱松强:通过与浙江大学高翔教授和岑可法院士团队长期的产学研合作,这项成果在小型燃煤锅炉上成功应用后,在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浙能集团自我加压,在嘉华电厂1000MW在役燃煤机组上进行了超低排放的工程示范。经监测,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排放限值。嘉华电厂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电站”荣誉称号。成果也于2017年6月亮相阿斯塔纳世博会,得到了观展各国人士的赞赏。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环保部等多部门曾先后发文推进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工作。目前,成果在国内1000MW、600MW、300MW等级燃煤机组和中小型热电机组上实现了规模化应用,累计装机容量超过了1亿千瓦。截至2017年6月,我们浙能集团旗下燃煤机组全面实现了超低排放。

成果的规模化应用,推动和支撑了国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大气环保产业的发展,也为中国清洁高效煤电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21世纪》:下一步你们的研发重点在哪里?

高翔: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也为我们团队指明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我们计划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在工业锅炉等非电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多污染源多污染物的超低排放。同时,也为这个领域培养更多的年轻优秀人才。

(编辑:张星)

王尔德

研究宏观经济、电动汽车、环保和新能源。著有《改革:新经济政策向何处去》。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