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回应:“逆周期系数”由报价行自行设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奇 北京报道
2018-01-09 20:08

1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央行于近期通知部分中间价报价行,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的逆周期因子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相当于不进行逆周期调节。

对此,央行方面回应称,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计算“逆周期因子”的“逆周期系数”由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自行设定。各报价行会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以及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按照其内部报价模型调整流程,决定是否对“逆周期系数”进行调整。

据了解,2015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经历了好几次调整,最初的中间价模型是:今日中间价 = 前日收盘价 + 过滤系数 * 一篮子汇率变动,一篮子汇率变动根据人民币汇率指数计算,为三指数加权(CFETS\BIS\SDR)。

2017年2月20日起,模型调整为:今日中间价 = 前日收盘价 + 过滤系数 * 一篮子隔夜变动,即一篮子汇率变动剔除了日间部分,仅计算隔夜变动。

2017年5月26日,模型调整为:今日中间价 = 前日收盘价 + 过滤系数 * 一篮子隔夜变动 + 逆周期因子;然后是2018年1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暂停逆周期因子”。

招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万钊称,2017年5月时,监管当局认为当时中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已经稳健复苏,但是出于惯性原因,资本还在持续流出,因此引入逆周期因子。而现在暂停“逆周期调节因子”可以理解成,监管当局认为,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充分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不需要另外干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稳中有升,打破了此前连续3年的贬值趋势,最近一波涨情始于2017年12月中旬前后。

(编辑:马春园)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