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点评2017社会融资数据:严监管导致贷款和M2走低,M2将温和回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辛继召 深圳报道
2018-01-12 18:23

1月12日,中国人民发布数据,初步统计,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9.44万亿元,比上年多1.63万亿元。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999亿元。

其中,2017年全年: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84万亿元,同比多增1.41万亿元;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8亿元,同比多增5658亿元;

  • 委托贷款增加7770亿元,同比少增1.41万亿元;

  • 信托贷款增加2.26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

  •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364亿元,同比多增2.49万亿元;

  • 企业债券净融资4495亿元,同比少2.55万亿元;

  •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734亿元,同比少3682亿元。

以下为金融机构点评:

中金固收:银行年末压降指标导致贷款和M2走低,但融资需求仍旺盛

央行公布12月份金融数据,其中贷款和M2低于市场预期,贷款增量5844亿,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和去年同期水平,而M2增速降至8.2%的历史新低。

我们认为金融数据的明显走低并不是实体融资需求下降引发的,主要是金融监管趋严,而银行表内资源约束导致银行在年末为了达标监管指标集中调整了资产和负债所导致的。包括MPA考核、资本充足率约束、流动性指标约束、同业资产和负债比例约束、IFRS9会计准则变化等等。银行在年末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贷款投放、同业投资以及债券投资。其中贷款和同业投资的压缩导致所派生的存款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是引发M2下滑的主因。

但从我们与银行的交流来看,年初贷款的融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居民、房地产企业、城投平台、企业的融资需求都处于相对较高水平。预计年初的贷款、社融和M2会有一定的恢复。从利率角度而言,资金供给收缩而融资需求稳定所导致的供需矛盾依然制约利率水平的下降,甚至可能仍在一定程度推高利率。利率水平的回落仍需要等待居民杠杆和实体融资需求的放缓。

1、贷款年末放缓,但年初投放加快

年末,银行由于监管指标考核的压力,某种程度上压缩了表内贷款的投放,导致贷款增量是全年的最低值。从分项来看,居民中长期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仍占主导位置,两类贷款加总接近总贷款的增量。而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占比进一步提升,显示居民加杠杆的进程仍在延续,这也是整个实体经济的复苏的关键。

但年末贷款的压降并不意味融资需求的放缓。据我们所了解,年初以来信贷的投放速度较快,银行也表示各类型贷款需求旺盛。而年初以来贷款利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在银行负债端成本已经基本完成重定价的情况下,今年银行息差会有一定程度恢复,但随着企业存量贷款的到期置换,存量贷款利率水平可能也会逐步上升。

2、M2明显走低,但主因是非银存款下滑,M2增速低于GDP名义增速是去杠杆的体现

受到银行年末调整报表的影响,银行明显调整了资产和负债,导致12月份各项资产普遍压缩,从而也导致派生的存款走弱,是M2走低的主因。但从分项数据来看,主要收缩的是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这个分项净减少9129亿,而去年年底是正增持。非银存款的大幅净减少导致了M2的大幅下降。我们认为主要是银行压缩了同业理财、货基和同业产品的投资,导致同业负债的收缩。

2017年M2增速明显低于GDP名义增速(后者略高于11%),历史上并不多见。以往M2目标的制定是GDP增速加上CPI加上2-3个百分点的资金漏损来制定,即M2一般都是高于GDP名义增长,未来这一思路会有所调整。2017年,M2低于GDP名义增速是去杠杆的体现,部分源于压缩了一些资金在金融体系的空转,尤其是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的压缩。但由于贷款投放较快,对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压缩还不太明显。除了M2的增长变慢以外,还需要关注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部分经济复苏行业的货币流通速度有所加快,而尽管监管政策可能导致过去流向不合规的行业和企业的货币流通变慢,经济的分化格局在延续。2018年来看,如果信贷投放得到保障,虽然表外和非标融资受到一定限制,但外汇占款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情况下可能相对好于2017年,整体看M2未必还会大幅下行,可能8%-9%的区间保持稳定。

3、社融跟随贷款放缓而放缓,未来关注表外和非标融资受监管政策的影响

12月份社融的下滑主要是表内贷款下滑的带动,其他分项环比来看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收缩。12月份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规模仍然较高,两者均为四季度以来最高,主因是银行理财在年末集中冲了一把非标规模。未来来看,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尤其是对通道和非标业务的约束,未来表外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增量可能会下滑,融资需求进一步向表内贷款转移。信用债融资维持小幅净融资,收益率偏高下,信用债发行仍然低迷。但2018年来看,随着贷款利率上升,债券的比价效应改善,债券发行可能部分恢复。

招商宏观:维持M2将温和回升的判断

1、12月M2同比增速降至8.2%,超预期因素是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速从上月15%下滑至8.1%,实体部门持有的M2增速降幅较少。12月末资金面紧张,银行年末对存款需求上升,非银的产品赎回较多,导致非银同业存款下降较多。从实体部门来看,非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速从8.4%回落至8.2%,其中企业部门持有的M2增速稳中有升至8.0%,结构变化符合预期。

2、12月信贷5844亿元,主要是监管因素导致银行主动压缩贷款投放,结构尚好,中长期贷款比重较高。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35%,与此前基本持平,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53%。

3、12月社融增量1.14万亿元,大资管新规落地前非标增量较多。银行表外贷款占比从11%提升至31%,信托贷款2288亿元,委托贷款677亿元,预计监管对委托贷款收紧后增量会显著下滑。直接融资占比仍低,债券市场调整导致债券融资规模仅有621亿元。

4、我们维持2018年M2温和回升、社融和M2增速缺口收敛的判断。从2017年非银同业存款增速的变化来看,监管对非银同业存款的抑制并不显著,实际上三三四政策仅小幅调整之后,从5月份开始非银同业存款同比增速就持续性上升,自9月开始同比增速超过9%。融资需求依然较强,年初信贷投放速仍快。我们测算社会综合融资利率升幅较小,成本依然偏低,这意味着融资需求回落较为缓慢。

华创债券:额度约束而非需求拖累,不必因金融数据下滑而悲观

刚刚公布的12月金融数据显示,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44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14万亿元,M2同比增长8.2%,均大幅不及预期。分项来看:

1、信贷额度受限,需求转向票据,印证融资需求并不弱。

虽然12月新增信贷规模仅为5844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在12月出现了大幅下降。首先,从2017年的信贷投放总量来看,2017年共新增人民币贷款13.53万亿元,同比多增8782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2.7%,与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M2和社融12%的增速目标相比并不低。其次,从信贷结构来看,5844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中,中长期贷款贡献了5171亿元的增量,反映出融资结构依然健康,并未出现萎缩迹象。第三,票据融资增长1439.56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多增3970.21亿元和1054.56亿元,与历史季节性规律相比明显异常(2013年以来每年12月票据融资均为负增长)。以上三点理由充分证明12月并非融资需求下滑导致新增信贷不及预期,而是受信贷额度限制,实体融资需求不得不转向票据融资。这与我们草根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也是相一致的,银行纷纷表示由于今年以来各月信贷投放均较多,临近年底信贷额度极为紧张,大量融资需求不得不转向其他渠道或延后至2018年。

2、M2增速及存款下滑主要受非银存款大幅下降拖累,可能与监管再次收紧后金融去杠杆加速有关。

12月新增人民币存款下降7929亿元,主要受非银存款大幅下降9129亿元拖累,居民存款、企业存款增幅和财政存款降幅均基本符合历史季节性规律。12月非银存款的超历史季节性规律下降可能主要与11月以来监管再次大幅收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及其他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有关,同业链条出现了加速收缩。这一猜测仍有待后续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进一步印证。

3、非标融资受限之际,信贷增长放缓拖累社融。

12月新增社融1.14万亿元,不及预期,主要受信贷增长放缓拖累。12月新增信贷占社融的比重仅为50.3%,创下2017年以来新低,也从侧面证明了信贷额度受限,融资需求转向非标等其他渠道。

4、展望2018年,从需求端来看,经济基本面难有显著下滑,融资需求仍将较为旺盛;从供给端来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下,预计2018年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力度仍将保持较强的水平,而在非标融资监管日趋严格,债市难有明显改观,IPO节奏难以明显加速的背景下,信贷增速仍有望保持高位,这与监管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的政策意图也是相一致的。

(编辑:周鹏峰)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