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井喷短板隐现 格局分化严监管规范

21世纪经济报道 姜诗蔷
2018-01-17 07:00

文/21世纪资本研究院 姜诗蔷 北京报道

“大私募”2018趋势报告

11万亿“大私募”时代已经到来。截至2017年底,中基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家,同比增长28.76%;已备案私募基金66418只,同比增长42.82%;管理基金规模则步入11万亿元量级。

无疑,经过2014年的登记备案制确立,到2016年的“25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再到2018年的借贷型私募叫停、上线管理人信用报告机制,私募基金行业透明度、规范度正被不断提高。

有关私募机构的新政策的密集出炉,又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2018年?

21世纪资管研究院通过研究行业数据,走访监管和业内人士,从三个角度研究2018年私募发展趋势。(李新江)

根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研究,上海、北京和深圳分别有2033家、1504家、1476家证券类私募机构,浙江、江苏等地的机构数量亦排名靠前。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居民更加富裕,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相应更高,私募机构选择在这些地域办公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

数据一:北京规模效应凸显

2017年,北京、上海、深圳仍然是私募机构的三大聚集地。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从注册地分布来看(按36个辖区),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 (除宁波)、广东(除深圳),分别有4581家、4377家、4108家、1807家和1382家,总计占比达到72.42%。

不过,这个数据较去年11月的72.64%略有减少,前五大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集中度出现下降趋势。

分区域来看,与去年8月首次突破10万亿规模时的数据相较,去年12月上海、深圳、北京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分别增长了5.94%、6.96%和4.74%,相较而言,9月以来,深圳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新增数量最多。

从各地区的管理基金规模来看,管理人数量排名第三位的北京市,其管理基金规模最多,为2.6万亿,其次是上海和深圳,管理基金规模分别为2.49万亿、1.67万亿。

此外,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的辖区有16个,占比44%。

从私募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来看,截至2017年12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管理基金规模集中在1亿~5亿元,共3920家,占比17.46%,而管理基金规模超过50亿元的大型机构有425家,占比1.89%。

从地域来看,大型机构也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

譬如证券类私募机构,截至2017年末,顾问管理基金规模在50亿以上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共有36家,其中上海有15家、北京有12家,占所有辖区的比例是75%。

数据二:策略短板显形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管理基金规模均同比增长,但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却出现了同比缩减。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已登记的机构类型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8467家,其管理基金规模为2.29万亿,但全年规模减少了4803亿元。

“2017年协会对私募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受2017年整个政策面监控和市场行情影响,其实都并不好过,市场风格转换,量化类和主观类策略两极分化严重,虽然私募行业整个管理体量在2017年有所上升,但是实质上盈利的策略较少。”1月16日,深圳第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项目总监谢振斌告诉21世纪资本研究院。

1月16日,一位北京某私募机构负责人亦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提及,“今年市场行情不好,大部分私募产品是赔钱的,我们公司的几只产品虽然在赚钱,但是赚的也不多。”

“随着进入2018和各大国际金融机构进驻中国私募行业,专业度差、策略覆盖面窄、人才储备短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将越来越难生存。”谢振斌指出。

当然,业绩的考验也让不少机构的规模扩张困难。

“其实我现在不是很在意扩张规模,”1月16日,深圳前海朴汇志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钊告诉21世纪资本研究院,“市场行情看不到明显变好的迹象,这样去发展新客户就意味着会比较难,会有比较大的投入,此外,现在合规要求严格,需要的手续复杂。”

格上研究中心指出,除了盈利困难,受银行业去杠杆影响,部分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开始收缩委外规模,债券型私募通过结构化产品冲规模受限,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证券类私募行业的规模扩张。此外,行业新增资金少,证券类私募整体表现并不亮眼,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存量资金开始由证券类私募转向股权基金或固定收益类信托等产品。

数据三:从业人员紧盯监管

“从2017年全年来看,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监管趋严,无论是国务院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还是一行三会发布的关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都意味着监管的日趋完善和严格。” 格上财富研究员徐丽1月16日表示。

事实上,行业监管早就成为不少私募机构关注的重点问题,在21世纪资本研究院调研的从业人员中,面对监管趋势、市场走势、产业机会等关键词,监管趋势被关注度最高。

譬如,谢振斌认为,“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最关注的还是行业内的政策问题,以及对私募机构的法律法规层面上的约束。”

“2017年我们做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盯着监管层的新规,然后检查我们自己是不是合规,有哪些地方需要整改。预计今年监管趋势还会更严,所以今年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应付各种新规,保证公司运营规范。”刘钊告诉21世纪资本研究院。

谈及过去一年私募行业的发展情况,徐丽指出,2017年私募还表现出规模与业绩的高度相关性,一些大型私募机构表现不错,规模继续扩张,分化加剧,未来私募行业大概率呈现二八分化格局;另外,还有一些新策略的逐步兴起,比如期权策略尤其是场外期权策略,指数增强策略等。

不过,徐丽亦指出,目前行业主要的瓶颈表现在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衍生品工具的不足限制了策略创新。

对于未来行业分化的趋势,刘钊则提出,“行业集中度一定会提高。从运行效率上来说,集中度提高会提高效率,这是好事。但是从行业风险和现在整体从业水平来看的话,集中度太高,风险也会更大。”

对于2018年的发展计划,谢振斌告诉21世纪资本研究院,“第一加大投研人员对各类标的物的研究深度和可套利标的的深度挖掘;第二扩充市场影响力,布局全国市场;第三继续完善公司架构和人才配置。”(编辑 李新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