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吉”轮沉没后:溢油分布区约200平方公里,周边水质勉强“及格”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彭苏平 上海报道
2018-01-22 09:29

在油膜区,17个站位的水质达到四类基本的海水水质标准,在另外13个站位,水质则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影响。

“桑吉”轮与“长峰水晶”轮相撞之后,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对环境的污染有多大?

1月14日,“桑吉”轮在突然发生爆燃之后沉入大海。与天空中巨大、浓烈的黑色烟团相对应的,是海面上10平方公里的油污带,当天的溢油情况已非常严重。

1月15日,海上的大火扑灭,但是油污带却在扩大。

根据国家海洋局1月20日发布的工作通告,卫星遥感数据解译发现,在图像覆盖海域监测到3处条块状溢油分布区,总面积约199.6平方公里。

其中面积最大溢油分布区约164.2平方公里,面积最小溢油分布区约5.6平方公里。

这些溢油分布区主要在沉船点附近的远海海域。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副司长霍传林在上周的发布会上表示,根据监测,近岸海域还没有发现有油污现象或者污染情况。

海面上,海洋局的检测船舶和飞机也实地检测到多个油污带。截至20日6时,在距沉船点东南方向约5公里处,他们发现了长约4公里、宽约400米的黑褐色及银白色油污带。

沉船点西北方向也多次检测到油污带:10时,8公里处发现长约1公里、宽约400米的银灰色油污带,伴有零星棕黑色油块;13时,15公里处发现长约4公里、宽约3公里的银白色油污带;14时,10公里处发现长约10公里、宽约1公里的彩虹色油膜。

油污带的分布情况与“桑吉”轮所载油品种类相关。据悉,该油轮实际载有约13.6万吨凝析油,其属于轻质原油,进入水体后绝大部分会以挥发的形式变成气体,少量部分会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

而船体沉没之时,极有可能与数量未知的凝析油共同沉入大海的,还有相当数量的船用燃料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些燃油“至少几百吨”。

船用燃料油属于重质原油,黏稠度高、扩散较慢,但持续污染力很强,清理难度也更大。

这些原油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到底如何?20日,国家海洋局工作人员在沉船周边海域开展现场监测,共采集了30个站位的水样。

监测结果显示,油膜区4个站位的石油类物质浓度超过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8个站位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另有5个站位的石油类物质浓度超过二类标准。

根据环境保护部公开的《海水水质标准》,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

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惜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近期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6年,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

近岸以外,海域海水质量也总体良好,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近岸海域面积比例达到74.7%。

可以看出,原油泄漏对周边海域海水质量影响较大。在油膜区,共计17个站位的水质达到了“基本标准”,另外13个站位的水质则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影响。

另外,凝析油挥发、燃烧产生烟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据悉,凝析油中含有毒的硫化氢及硫醇等成分,挥发后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时经燃烧分解会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有毒烟雾,通过吸入、皮肤侵入等方式均会对人体造成中毒伤害。

空气影响方面,霍传林在发布会上表示,爆炸地点离近岸距离比较远,根据环保部门在沿海地区,例如浙江、上海这些沿海大城市,开展的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目前没有发现产生的影响。

霍传林表示,溢油事故环境影响,应当从几方面看,一是影响的强弱,二是影响时间的长短,而这些方面都和污染源、污染物性质、环境条件有关。

目前为止,具体的危害程度还有待专家团队进一步评估。

(编辑:李清宇)

X

分享成功